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短骨骨干结核

    手足短骨骨干结核较为常见。病人多为10岁以下儿童,成年人和老年人少见,病变也常多发。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骨科,针灸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足部,下肢骨
    多发人群:10岁以下的儿童最多见
    是否传染:有传染性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药物治疗
    治 愈 率:60%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 —— 8000元)
    疾病症状:关节疼痛,关节肿大,关节肿胀
    相关检查:四肢的骨和关节平片,结核杆菌检查,脑脊液结核性脑膜炎抗体
    并发症:骨折
    治疗药品:异烟肼片,利福喷丁胶囊
  •   一、发病原因

      结核杆菌由血循环侵犯短骨骨干而致病。

      二、发病机制

      短骨骨干结核一般多以增生为主,而溶骨性破坏改变则相对较少。此时主要表现为骨皮质膨胀、变薄,髓腔多呈扩大状,且死骨形成较多,易侵及关节。当脓肿破溃形成窦道时,则易继发混合感染而使病理改变同时具有化脓性骨髓炎的特点。本病在手上以第1、2、3掌骨和指骨发病率较高,而在足部则以第1跖骨及趾骨为多发。

  • 短骨骨干结核一般治疗

      一、治疗

      1.非手术疗法 早期可选择非手术疗法,包括异烟肼口服及100mg局部注射(每周1次,连续3个月)。患肢可用石膏托固定1~3个月,多能治愈。

      2.手术疗法 当非手术疗法无效或局部脓肿明显、已有死骨形成时,可在骨表面或深部刮除病灶及死骨。术中操作应小心,切勿伤及肌腱、血管与神经。术后用石膏托固定3~6周,继续用抗结核药物半年至1年。

      二、预后

      经治愈后,一般预后良好。

    短骨骨干结核辨证论治

      一、中医治疗

      治疗初应以补肝肾,温经化痰为主,可用阳和汤、小金丹之类;中期则宜扶正托毒;后期疮溃脓成,难以收口,当重扶正。气血亏损者,用人参养荣汤;阴虚火旺者,用大补阴丸之类。若窦道形成,应配合外用七仙条或千金散粘附药线插入管内。

      烟丝60克,槟榔60克(以上共炒焦研末),牡蛎(煅研)、白芷各30克,共研和,以姜汁加面粉少许调如糊状,敷于患处,每日更换1次。

      方用阳和汤加减:净麻黄6克,大熟地12克,鹿角粉3克(分吞),生狗脊15克,补骨脂12克,白芥子9克,姜半夏9克,川桂枝9克,杭白芍6克,生甘草4.5克。

  •   一、预防

      手足短骨骨干结核较为常见。病人多为10岁以下儿童,成年人和老年人少见,病变也常多发。本病发病早期,局部症状多较轻微;随着病程进展,病骨周围组织逐渐肿胀,并出现疼痛及压痛。当侵及关节时,则关节可有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并可形成窦道。根据病史、临床所见及X线片特点等,本病的诊断多无困难。

  • 短骨骨干结核一般护理

      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 短骨骨干结核饮食原则

      一、饮食规律

      术后禁食,排气后可进清淡半流食,如小米粥、面片汤、蛋羹,第二天可进饺子、混沌、包子、鸡汤、鱼等,术后一周左右可进普食,多食含蛋白质维生素多的食品(饮食可随意,不忌口)。应忌食刺激性食物及辛燥生痰之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