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虫证

    虫证是指寄生在人体肠道的虫类所引起的病证。包括蛔虫病、绦虫病、钩虫病、蛲虫病及姜片虫病等。虫证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多发病,尤以农村为多见。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中医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 愈 率:80%
    治疗周期:1-2周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2000-5000元
    疾病症状:肚子疼,脐周疼痛,发烧
    相关检查:
    并发症:肺蛔虫病,发作性睡病,颅咽管瘤
    治疗药品:安神补脑液,保妇康栓,通心络胶囊
  • 虫证疾病病因

      1.蛔虫病:

    蛔虫病是由于误食沾有蛔虫卵的生冷蔬菜、瓜果或其他不洁食物而引起。蛔虫寄生在小肠内,扰乱脾胃气机,吸食水谷精微。由于蛔虫喜温,恶寒怕热,性动好窜,善于钻孔,故当人体脾胃功能失调,或有全身发热疾患时,蛔虫即易在腹中乱窜而引起多种病症。

      2.绦虫病:

    绦虫病的病因,是人吃了未煮熟的、含有囊虫的猪肉或牛肉,囊虫吸附在肠壁上,颈节逐渐分裂,形成体节,约经2~3个月而发育为成虫,引起本病。绦虫所致的病变,主要是吸食人体水谷精微以及扰乱脾胃运化,从而引起腹胀,腹痛,甚至消瘦,乏力等症。

      3.钩虫病:

    中医学将钩虫称为伏虫。由于人体皮肤接触含有钩蚴的泥土,钩蚴从皮肤钻入,最后移行在小肠发育成成虫,而导致钩虫病。其主要的病理为扰乱胃肠气机,吸食及耗费人体血液,而出现胃肠失调及气血亏虚的病变。

      4.蛲虫:

    蛲虫病是由于吞入蛲虫卵而引起的。

      5.姜片虫病:

    进食生菱角、生荸荠等,被附着的姜片虫囊蚴感染而引起本病。成虫寄生在小肠,吸食水谷精微及引起脾胃功能失调为主要的病理变化。

  • 虫证辨证论治

    虫证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一、蛔虫病

      1.主症:·脐周腹痛,时作时止,胃脘嘈杂,甚或吐虫、便虫、腹中虫瘕。

      ·较严重者表现不思饮食,面黄肌瘦,鼻孔作痒,睡中龊齿流涎。

      2.治法:安蛔、驱蛔,健运脾胃。

      二、绦虫病

      1.主症:·上腹部或全腹隐隐作痛,腹胀,或有腹泻,肛门作痒。

      ·久则消瘦乏力,大便内或衬裤上有时发现白色节片。

      2.治法:驱除绦虫,调理脾胃。

      三、钩虫病

      (一)脾虚湿滞

      1.主症:·面色萎黄或面黄而虚浮,善食易饥,食后腹胀,或异嗜生米、茶叶、木炭之类,神疲肢软。

      ·舌淡苔薄,脉濡。

      2.治法:健脾燥湿,和中补血。

      (二)气血两虚

      1.主症:·颜面、肌肤萎黄或苍白,面足甚至全身浮肿,脘闷不舒,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眩晕耳鸣,心悸气短。

      ·舌质淡胖,脉弱。

      2.治法:补益气血。

      四、蛲虫

      1.主症:·肛门发痒,夜间尤甚,睡眠不安。晚间肛门发痒时,可在肛门周围见到细小蠕动的白色小虫。

      ·久病则出现纳减、腹痛、腹泻、消瘦等症。

      2.治法:驱虫止痒。

      五、姜片虫病

      1.主症:·一般可无自觉症状,有的可见轻度腹痛、腹泻或恶心呕吐,甚者可见精神倦怠,或腹胀浮肿。

      2.治法:驱虫为主,佐以健脾。

  • 虫证饮食原则

    虫证饮食保健

      饮食方面要做到规律、合理,即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选择营养价值高的植物或动物蛋白,如牛奶、蛋类、鱼类、瘦肉、各种豆制品等。各种新鲜蔬菜、瓜果富含维生素,营养价值高。

虫证是指寄生在人体肠道的虫类所引起的病证。包括蛔虫病、绦虫病、钩虫病、蛲虫病及姜片虫病等。虫证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多发病,尤以农村为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