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高原适应不全症

    海拔在3000m以上的地区,称为高原地区,其特点为气压低,氧分压也相应降低,易导致人体缺氧。高原建设者、边防战士、登山运动员等如未采取预防措施,可引起高原病(high altitude sickness)或高原适应不全症,又称高山病(mountain sickness)。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急诊科,呼吸内科
    疾病别称:高山病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肺,全身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 愈 率:95%
    治疗周期:2-4周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 ——5000元)
    疾病症状:呼吸困难,颅压增高,烦躁不安
    相关检查:动脉血气分析,尿蛋白质,瞳孔反射
    并发症:急性高原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治疗药品:茴拉西坦颗粒,氨茶碱片,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
  • 一、病因

      久居高原者,机体逐渐适应高原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适应的原因是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机体的各种机能有相应的改变,尤其是呼吸和循环系统更为明显。在高原地区,大气与肺泡中氧分压之差随着登高度的增加而缩小,直接影响肺泡气体交换、血液携氧和结合氧在组织中释放的速度,致使机体供氧不足,产生缺氧。初登高原者,由于低氧而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主要为颈动脉体),间接刺激呼吸中枢引起早期通气增加,机体可吸入更多的氧气以进行代偿。此过程即人体对高原低氧的适应过程,约需1~3个月可逐渐过渡到稳定适应,称为高原习服。个体的适应差异极大,一般在海拔3000m以内能较快适应,4200~5330m仅部分人,且需较长时间才能适应。5330m左右为人的适应临界高度,易于发生缺氧反应。海拔愈高,大气中氧分压愈低,则机体缺氧程度也相应加重。登高速度与劳动强度也均能影响高原反应的程度。此外,精神过度紧张、疲劳、感染、营养不良以及低温等因素对发病也有影响。

  • 高原适应不全症一般治疗

      一、治疗

    1.急性高原反应

      急性高原反应多发生在登山后24小时内,一般在1~2周内即能适应,症状自行消失。症状重者可对症治疗,采用乙酰唑胺剂量0.25g口服,每日2~4次,上山前2天起服至登高原后3天。该药起利尿作用,可降低急性高原病的发病率及其严重程度,并可减轻睡眠时的缺氧状况。乙酰唑胺可提高动脉氧浓度及改善动脉血的氧合作用,防止进一步损伤肺部气体交换;还可减少蛋白尿和周围水肿等。泼尼松5~10mg,每日2次口服,上山后用3天有利于减轻症状。此外尚可用适量镇静剂、各种维生素以及氨茶碱等。

      2.高原肺水肿

      早期充分吸氧,氧的流量约每分钟6~8L。有肺水肿者,绝对卧床休息,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严禁大量饮水。呋塞米(速尿)可用20~40mg立刻静脉注射或40~80mg口服,每日2次,为期2~3日。利尿期间宜补钾并观察脱水情况。有烦躁不安时,可用少量镇静剂。也可采用0.25g氨茶碱溶于50%葡萄糖液40ml缓慢静注,以降低肺动脉压。口服泼尼松或静脉缓慢滴入氢化可的松可减少毛细血管渗出及解除支气管痉挛。有呼吸和心力衰竭时,应立即采用相应治疗。病情稳定后,转至海拔较低处。

      3.高原脑水肿

      首先连续给氧(95%的氧和5%二氧化碳),清醒后仍应间断给氧。应用高渗葡萄糖、甘露醇、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色素C等积极治疗以减轻脑水肿,降低脑细胞代谢,提供能量以促进恢复。可酌情使用中枢神经兴奋剂如盐酸山梗菜碱(洛贝林)、尼可刹米(可拉明)等。注意水、盐和电解质平衡以及必要的抗感染措施。病情稳定后转至低处继续治疗。

      4.慢性高原反应

      氧气吸入能增加动脉氧饱和度,并改善神经精神症状。转移至低地可痊愈。

  •   1、对进入高原地区人员,应进行全面体格检查,一般健壮者较易适应低氧环境。凡孕妇及有明显心、肺、肝、肾等疾病,高血压Ⅱ期,患有癫痫、严重神经衰弱,消化道溃疡活动期,严重贫血者,均不宜进入高原地区。

      2、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实行阶梯上升,使逐步适应。登山速度至为重要。国内报道3日内由平原抵海拔4200m处,急性高原病发生率83.5%,而由2261m经阶梯适应在7~15日内抵4200m处时,发病率仅52.7%(P<0.001)。

      3、药物预防,为防止缺氧所致急性高原反应,可适当采用药物预防,如利尿剂、镇静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等。

  • 高原适应不全症一般护理

      一旦发现则心理及精神负担加重。作为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体贴、安慰患者,向其及家属说明此类疾病的特点、早期治疗的好处及应注意的事项。护患密切交往,使护理人员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熟悉医院环境,安心住院,积极配合诊治,以求早日身心健康。

  • 高原适应不全症饮食原则

      1、高原适应不全症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初入高原时应多食碳水化合物类、多种维生素和易消化食品。高碳水化合物食品可提供葡萄糖和增强肺部弥散能力,以便在高原进行重体力劳动。

      2、高原适应不全症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禁止饮酒。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高山病
海拔在3000m以上的地区,称为高原地区,其特点为气压低,氧分压也相应降低,易导致人体缺氧。高原建设者、边防战士、登山运动员等如未采取预防措施,可引起高原病(high altitude sickness)或高原适应不全症,又称高山病(mountain sick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