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HGV病毒在宿主细胞体内经过复制而繁殖。
HGV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全长9.4kb左右,拥有一个大的连续,循环中的HGV可能由宿主的脂蛋白覆盖,表面有糖分子,所以观察到的病毒密度较低。
体内外实验表明,HGV为嗜肝性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所以肝组织和细胞中能检测到病毒的基因组RNA和负链RNA,是病毒复制位点;在血清和淋巴细胞中只检测到基因组RNA,未检测到负链RNA,所以认为并无复制中间体,而HCV是能在淋巴细胞中复制的。HGV感染方式与HCV一致,但其感染力较HCV为低。
二、发病机制
关于HGV的致病性问题,目前尚有争议。一些学者认为它并不致病,某些HGV标志阳性者有肝炎表现,可能是由另一种与HGV伴随存在的未知肝炎病毒所致,其理由如下:
1.HGV基因组无核心区,提示是一种有缺陷的病毒;
2. 两只黑猩猩感染HGV后,曾追踪观察6年零3个月,其血清HGV持续阳性,说明发生HGV的持续性感染,但一直未出现肝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正常,肝组织学也未见炎症改变;
3.多数HGV携带者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正常;
4. 乙肝和丙肝病人合并感染HGV后,病情并不加重,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与单独感染乙肝或丙肝病毒者无显著差异。但一些学者则认为庚肝病毒感染可引起急性和慢性肝炎,还可能与急性重型肝炎有关。
庚型病毒性肝炎一般治疗
一、治疗
由于对HGV较系统研究时间尚短,且研究主要集中于病原学、分子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等方面,临床治疗尚需较长时间的疗效观察才能得出结论。
除一般保肝治疗外,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干扰素治疗。一些学者从曾经接受干扰素α(α-IFN)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病例中,发现有HGV同时感染的病例,研究结果发现,HGV的重叠感染不会影响乙肝或丙肝对α-IFN的应答,HGV感染时α-IFN的治疗一样敏感,但仅少数病人持续病毒转阴。
因此今后对IFN治疗的剂量及疗程仍应进一步探讨。
一、预防
根据HGV感染的主要来源,筛选血源和血产品是预防HGV感染的主要措施。这需要有明确、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并减少血液制品的污染。
庚型病毒性肝炎一般护理
由于对庚型肝炎病毒系统研究时间尚短,临床资料欠缺,尚须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