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丁肝

    丁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D)是由丁型肝炎病毒(HDV) 与乙型肝炎病毒等嗜肝DNA病毒引起的急性和慢性肝脏炎症病变。HDV是一种缺陷病毒,极少有单独HDV感染,只能存在于HBV感染的人及某些嗜肝DNA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动物中。丁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同时伴随的HBV感染状态。HDV与 HBV重叠感染后,可促使肝损害加重,并易发展为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丁型肝炎主要通过输血和血制品传播,与乙型肝炎的传播方式相似。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传染科,肝炎
    疾病别称:丁型病毒性肝炎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HBV感染者
    是否传染:有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 愈 率:无法根治,对症治疗为主
    治疗周期:终身间歇性治疗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0 —— 50000元)
    疾病症状:肝内HDAg仅一过性阳性,肝脏病变弥漫,乏力
    相关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免疫印迹技术,凝血酶原时间
    并发症:肝硬化
    治疗药品:甘草酸二铵胶囊,强肝胶囊,恩替卡韦分散片
  •   一、发病原因

      完整的HDV颗粒呈球形,直径35~37nm,内含HDV RNA及HDAg,其外壳为HBsAg,HDV RNA是HDV的基因组,由1679~1683个核苷酸组成,呈单链,环状,并可折叠成不分支的杆状结构,HDV-RNA有9个编码区(ORF),ORF5可编码HDAg,HDAg是一种核蛋白,能使机体诱生抗-HDIgM及抗-HDIgG,抗-HDIgM出现较早,一般在急性HDV感染的早期即呈阳性,恢复期逐渐消失,抗-HDIgM持续高滴度提示病情慢性化,抗-HDIgG出现较晚,多在发病后3~8周出现可保持多年低滴度阳性,病情活动时抗-HDIgG升高,现症感染常表现为抗-HDIgM阳性,既往感染则抗-HDIgM阴性,而抗-HDIgG阳性,抗-HD不是中和抗体,阳性时仍可有传染性。

      HDV感染可明显抑制HBV DNA的合成,血清学检测证明,HDAg出现与血清中HBV DNA减少一致,当HDAg表达增加时,HBV DNA减少,在HDAg表达处于高峰时,HBV DNA常已消失,但随着HDAg阴性和抗-HD的出现,HBV DNA又恢复至原来水平,既往认为HDV的装配依赖于HBsAg的合成,它的复制与表达也需要HBV或其他嗜肝病毒的协助,体外转染试验证明HDV-RNA的复制和HDAg的表达并不需要嗜肝病毒的帮助,HDV本身可以独立完成,但在形成完整的HDV时,必须由嗜肝病毒为其提供外壳才能完成。

      二、发病机制

      临床及动物实验观察HDV感染后,肝脏功能损害与血清及肝内HDAg滴度成正比,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肝内HDV RNA多分布在肝细胞损害程度较明显的区域,故认为HDV有直接致肝细胞损伤作用,有的学者亦发现慢性乙肝或HBsAg携带者重叠HDV感染后临床表现轻重不等,肝组织从正常,轻微炎症反应到严重肝坏死,伴有门脉区较重的炎症细胞浸润,提示丁型肝炎的发病除HDV直接细胞毒作用外尚与宿主的免疫应答有关。

  • 丁肝一般治疗

      一、西医症状

      对HDV感染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关键在于预防。临床以护肝对症治疗为主。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等主要是干扰HBV-DNA的合成,对HDV-RNA的合成无抑制作用。若HBV复制减少,可使HDV-RNA合成增加。用免疫调节剂也未见改善。

      至今抗丁型肝炎病毒尚无满意的治疗药物。国外曾有应用基因重组的干扰素α治疗慢性HDV/HBV感染的案例,剂量非常高,达9×106U,每周肌内注射3次,12个月为一个疗程,可持续缓解50%的病人生化异常,HDV RNA受抑制,除此之外,肝组织病理学也得到改善。但是远期疗效还是很难巩固。干扰素与其他抗病毒制剂联合应用也不能提高疗效。曾有报告用膦甲酸治疗HDV/HBV同时感染引起的急性重型肝炎,8例Ⅱ度以上肝性脑病的患者予160mg/(kg·d)治疗12~14天有6例存活,但对慢性HDV/HBV肝炎的疗效尚难肯定。

      1996年Zavaglia等报告有12例乙/丁重叠感染的慢性肝炎,随机分为两组,6例用胸腺素a,900μg/m2,每周2次皮下注射,疗程6个月,另6例作为空白对照。停药后随访至12个月,治疗组有2例ALT复常,HDV RNA转阴,对照组无一例ALT复常或HDV RNA转阴,因病例数太少,尚需进一步积累资料。

      二、预后

      HDV与HBV同时感染,预后较好,多数自限恢复,但由于与HBV的相加作用,认为并发重症肝炎的机会比急性乙型肝炎要高。

      在原有HBV感染基础上叠加HDV感染,预后取决于原有HBV对肝脏损害程度,一般病情较重,70%-90%发展为慢性肝炎。

    丁肝辨证论治

      三、中医疗法

      中药茵陈蒿汤可辨证加减使用

  •  丁肝预防

      1、严格筛选献血员,

    保证血液和血制品质量,是降低输血后丁型肝炎发病率的有效方法。

      2.对HBV易感者,

    广泛接种乙肝疫苗,是最终消灭HBsAg携带状态的有力措施,也是控制HDV感染切实可行的方法。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无菌技术操作,对针刺和注射实行一次性医疗用具,或一用一消毒,防止医源性传播。

  • 丁肝一般护理

     丁肝护理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对针刺和注射实行一次性医疗用具,或一用一消毒,防止医源性传播。

  • 丁肝饮食原则

      一、丁型病毒性肝炎食疗方

    (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加味茵陈粥:茵陈30~60克,香附6克,白糖适量,粳米100克。香附研末,先煎茵陈取汁去渣,并与淘净粳米煮粥,沸后加香附末,最后调入白糖即成。每日2次,温热服。

      (2)口蘑肉末炖豆泡:口蘑100克,肉末100克,豆腐500克,葱10克,姜5克,料酒2克,肉汤100毫升,胡椒面2克,精盐5克,酱油5克,鲜豌豆20克,植物油500克(耗50克)。将豆腐切成小方块,入热油锅中炸成金黄色捞出;炒锅烧热,入油放入肉末煸炒,入葱、姜末,倒入料酒、酱油、肉汤、放胡椒面、盐、炸豆腐泡、口蘑、鲜豌豆,烧10分钟即可。

    二、丁型病毒性肝炎吃哪些对身体好?

      1、保证充足的热量供给,一般每日以8400~10500千焦(2000~2500千卡)比较适宜。

      2、碳水化合物,一般可占总热能的60~70%。

      3、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应增加蛋白质供给,一般应占总热能的15%,特别应保证一定数量优质蛋白,如动物性蛋包质、豆制品等的供给。

      4、保证维生素供给。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等B族维生素以及维生素C,对于改善症状有重要作用。除了选择富含这些维生素的食物外,也可口服多种维生素制剂。

      5、供给充足的液体。适当多饮果汁、米汤、蜂蜜水、西瓜汁等,可加速毒物排泄及保证肝脏正常代谢功能。

      6、鱼类、瘦肉、鸡蛋、奶类、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食物应优先保证。主食应保证。

      7、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

    三、丁型病毒性肝炎不要吃哪些食物?

      1、过去提倡的肝炎的高热量疗法是不可取的,因为高热量虽能改善临床症状,但最终可致脂肪肝,反而会使病情恶化,故弊大于利。

      2、过去采用的高糖饮食也要纠正,因为高糖饮食,尤其是过多的葡萄糖、果糖、蔗糖会影响病人食欲,加重胃肠胀气,使体内脂肪贮存增加,易致肥胖和脂肪肝。碳水化合物供给主要应通过主食。

      3、忌油煎、炸等及强烈刺激性食品,限制肉汤、鸡汤等含氮浸出物高的食品,以减轻肝脏负担。

      4、严格禁止饮酒。

      5、慎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丁型病毒性肝炎
丁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D)是由丁型肝炎病毒(HDV) 与乙型肝炎病毒等嗜肝DNA病毒引起的急性和慢性肝脏炎症病变。HDV是一种缺陷病毒,极少有单独HDV感染,只能存在于HBV感染的人及某些嗜肝DNA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动物中。丁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同时伴随的HBV感染状态。HDV与 HBV重叠感染后,可促使肝损害加重,并易发展为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丁型肝炎主要通过输血和血制品传播,与乙型肝炎的传播方式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