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急性黄疸型肝炎

    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检查,血清胆红素在17.1μmol/L以上者,可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型的黄疸深浅主要决定于毛细胆管阻塞程度和肝细胞坏死和阻塞胆道通路的情况。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肝炎,消化内科,传染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有传染性
    治疗方法:
    治 愈 率:
    治疗周期:
    治疗费用:
    疾病症状:厌食,恶心与呕吐,苔黄腻
    相关检查:AF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细胞分类计数
    并发症:
    治疗药品:当飞利肝宁胶囊,当飞利肝宁片,茵栀黄颗粒
  • 急性黄疸型肝炎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1.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

      2.乙型病毒性肝炎无一定的流行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属散发。

      3.在HBV感染者的血清中存在小球形颗粒、管状颗粒和Dane颗粒3种不同形态的病毒颗粒。前二者分别为过剩的HBV外壳蛋白和不完整或空心的颗粒,无传染性;而Dane颗粒在肝细胞中复制,具有传染性。HBV可在人肾和猴肾细胞、人羊膜细胞中生长,可从上述组织培养液中检出HBcAg,并引起细胞病变。

      (二)发病机制

      急性轻型病毒性肝炎:表现为肝大充血,肝组织有轻度或中度炎症浸润,肝实质的病变主要是肝细胞水样变性,伴肝细胞的嗜酸性坏死或点、灶状坏死。可有肝细胞及毛细胆管淤胆等。

  • 急性黄疸型肝炎一般治疗

    一、急性黄疸型肝炎西医治疗

    (一)急性肝炎的治疗

      (1)注意适当休息,而对于症状较重有黄疸症状的患者来说,应选择卧床休息。

      (2)给予清淡、富含营养且易消化吸收的饮食,注意蛋白质及维生素的摄入。若因恶心呕吐而导致影响进食、热量不足者应每日输液补充。

      (3)根据病人不同症状采用相应的中药成方或辨证施治,可缓解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4)绝大多数的急性肝炎不需要抗病毒治疗;少数患者病程迁延可超过8周,并且复发频繁,这时可考虑采用抗病毒疗法。一般多不主张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并避免应用对肝脏有损害的饮食和药物。

      (二)预后

      急性乙型肝炎转变为慢性肝炎者估计有5%~10%。急性乙型肝炎的慢性化主要取决于初次感染的年龄、免疫状态及病毒水平。婴幼儿期感染易发展为慢性,应用免疫抑制剂和细胞毒药物的病人、血透的慢性肾衰竭病人,常缺乏明显的急性期表现,病情迁延。病毒复制标志(HBeAg、HBV DNA)的血清水平很高的病人,较易发展为慢性肝炎。

    急性黄疸型肝炎辨证论治

    二、急性黄疸型肝炎中医治疗

      1.热重于湿

      [症状]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或见急躁易怒,心烦,腹部胀满,口干而苫,恶心欲吐,小便短少黄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退黄。

      [方药]茵陈篙汤、桅子柏皮汤加减。

      茵陈30克 山桅子12克 板兰根15克 鸡骨草20克

      大黄6克 白背叶根15克 蚤休15克 车前草15克 甘草6克

      2.湿重于热

      [症状]身目俱黄,头重身困,渴不思饮,胸脘痞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或大便溏垢、苔厚腻微黄,脉弦滑或濡缓。

      [治法]利湿化浊,清热退黄。

      [方药]茵陈五苓散加减。

      茵陈30克 龙胆草10克 茯苓15克 猪苓12克 泽泻12克

  • 急性黄疸型肝炎预防

      1. 管理传染源

      (1)对于乙型肝炎病人可不定隔离日期,对于住院病例,只要肝功稳定就可以出院,对恢复期HBsAg携带者应定期随访。

      (2)对直接接触入口食品的人员及保育人员,应每年定期作健康体检,急性期患者痊愈后半年内持续正常,HBsAg转阴者,可恢复原工作。

      (2)慢性患者应调离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和保育工作。

      疑似病例未确诊前,应暂停原工作。按国家规定要求,严格筛选献血员。

      2.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卫生教育和管理工作。防止医源性传播,确保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提倡一次性注射器,对带血污染物品彻底消毒处理。加强血液制品管理。

      3.易感人群保护

    注射乙肝疫苗,乙肝疫苗高效安全,可按0、1、6月程序,三角肌肌注。对于血液透析病人和其他免疫损害者应加大接种剂量或次数。

  • 急性黄疸型肝炎一般护理

    急性黄疸型肝炎护理

      肝炎患者可以从药物、饮食、衣着、睡眠、排泄、生活起居、运动娱乐等日常细项中做好自己的养生护理,详细说明如下: 

    要诀1:药物服用要注意

      审慎服用药物,肝脏是代谢大多数药物的器官,而药物代谢过程中常会产生一些具有毒性的物质,容易伤害肝脏导致药物性肝炎,更容易加重肝脏病情,所以服用任何药物或民间偏方前,建议先透过专业医师评估。

      要诀2:饮食摄取要均衡

      饮食以新鲜天然、均衡饮食为最重要,避免摄取不新鲜、发霉、油炸、腌熏、腌渍、罐头等加工食物,除此之外还要拒绝酒精的诱惑,因为肝脏是酒精主要代谢场所,而酒精和其代谢物会伤害肝细胞,形成酒精性肝病,甚而进展成肝硬化,也大大提升肝癌的罹患率,所以肝炎患者应尽量减少酒精摄取,最好远离酒精,拒绝饮酒。

      要诀3:衣着要舒适宽松

      肝炎或肝硬化患者,容易出现皮肤搔痒情形,穿着的服装建议选择棉质衣物,可以减少衣物与皮肤磨擦所产生的搔痒感。若肝硬化合并严重腹水的病人,则建议准备比平时大上1至2号尺寸的衣服较为舒适。

      要诀4:休息充足与睡眠足够

      充分的休息与睡眠是肝炎患者基本保健之道,只要平常觉得精神饱满,或是活动后不觉得累,就达到充分休息的状态。如果始终有睡不饱的感觉、或入睡困难等情形,则应该与医师讨论,并做适当处理。

      要诀5:大小便的留意与观察

      平日应留意小便的颜色,若呈浓茶状,表示可能有肝功能失常或并有胆道的问题,应向医师求教。而肝硬化病人若大便在体内囤积过太久,会产生较多的「氨」,容易引起肝昏迷症状。此外,应随时观察大便颜色,若大便颜色呈黑色或柏油状,应怀疑是否有出血迹象,此时要尽速就医诊治。

      要诀6:养成卫生好习惯

      应该避免与他人共享刮胡刀、牙刷;纹眉或针灸时,宜使用丢弃式器具;受伤或出血时,若需由他人协助,须提醒带手套,避免直接接触到血液。

      要诀7:运动娱乐要适当

      肝炎患者可采取适度、缓和、有氧的运动,如:走路、骑脚踏车、跳土风舞、游泳、打球等,可以增加免疫力及身体的耐受力,保持轻松的心情每天运动30分钟即可。

  • 急性黄疸型肝炎饮食原则

    急性黄疸型肝炎饮食

      一、乙肝食疗方

      1.茵陈粥

      茵陈,加水,取汁,入粳米,加水,煮至米烂汤稠,加白糖少许,稍煮一沸即可。每日2-3次,7-10天为1疗程。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出现身目俱黄,尿黄如浓茶,恶心、乏力,舌红苔黄腻患者。

      2.消炎利胆茶

      将玉米须、蒲公英、茵陈加水1000克,煎后去渣,加白糖适量。温服。每日3次,每次250克。利尿利胆,清热消炎,健胃利胆。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二、乙肝吃哪些对身体好?

      1、为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应增加蛋白质供给,一般应占总热能的15%,特别应保证一定数量优质蛋白,如动物性蛋包质、豆制品等的供给。

      2、保证维生素供给。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等B族维生素以及维生素C,对于改善症状有重要作用。除了选择富含这些维生素的食物外,也可口服多种维生素制剂。

      3、供给充足的液体。适当多饮果汁、米汤、蜂蜜水、西瓜汁等,可加速毒物排泄及保证肝脏正常代谢功能。

      4、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

      三、乙肝不要吃哪些食物?

      1.禁忌酗酒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在肝脏内可以转化为醛,它们对于肝脏都有直接的损害作用,可使肝细胞发生变性和坏死。乙肝患者本身肝细胞已有损害,加上饮酒更加是雪上加霜,促使病情加重,向肝硬化甚至肝癌方向演变。

      2.禁忌饮食过量

    特别是过多食肉和糖类。过多的吃肉类和糖类,会使多余的蛋白质和糖类食物转化为脂肪而储藏,其中肝脏也是重要储藏点,天长日久,身体肥胖,势必形成脂肪肝,使有病的肝脏负担加重,促使乙肝恶化。乙肝患者最好安排多样化的均衡饮食,尤其是要自我控制体重,少食动物脂肪、油炸食品、咸肉、全脂牛奶等。

      3、慎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检查,血清胆红素在17.1μmol/L以上者,可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型的黄疸深浅主要决定于毛细胆管阻塞程度和肝细胞坏死和阻塞胆道通路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