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一般可归纳成下列四种:牛痘病毒引起的皮疹;痘苗中蛋白质引起过敏性发疹;种痘合并细菌感染;种痘引发或加剧其他皮肤病。
二、发病机制
继发性种痘疹因操作不慎或误将痘苗玷污正常皮肤或黏膜引起的痘疮。由于搔抓等原因将痘苗接种在原有皮肤病上引起的发疹,如发生在婴儿期的遗传过敏性湿疹上的牛痘样湿疹。在种痘后数天发病。表现为接种处皮肤坏死。
泛发性牛痘疹,在种痘后数天到2周内发病。全身散在发疹,从丘疹演变到水疱和脓疱,成批发出,从数颗到数十颗。口腔黏膜亦可累及,可伴有发热,大约3周痊愈。其发病机制是由于种痘后患者形成特异性抗体的时间比较迟缓(正常人约1周),接种的病毒经血液播散而发病。
种痘并发症一般治疗
一、治疗
根据不同类型分别处理。
1.对病毒引起的皮疹
(1)牛痘样湿疹、泛发性牛痘疹、坏疽性牛痘疹患者可用干扰素和干扰素诱导物及转移因子、人血丙种球蛋白或冻干人胎盘血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肌内注射,或输入新近种痘者(4~8周内)血清和其他支持疗法。有发热和皮损广泛者,并用金霉素等抗生素治疗。
(2)发生在角膜上的痘疮,需积极处理。局部以0.1%碘苷溶液(疱疹净)和0.5%金霉素滴眼液,每隔1h做轮换滴眼,并肌内注射冻干人胎盘血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或人血丙种球蛋白。
2.对过敏性皮疹
(1)抗组胺类药物。
(2)维生素C 1g,静脉注射,每天1次。
(3)重症患者可用皮质激素。
3.对继发感染应用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
4.对皮肤病的引发和加剧治疗原有皮肤病。
二、预后
坏疽性牛痘疹,常因并发败血症而死亡。
种痘时需无菌操作,接种处保持清洁,避免搔抓,痘苗勿溅入眼、口或污染他处皮肤。注意痘苗批号,对反应较多的批号要停用检查。当发生下面情况时避免种痘:
1.有湿疹或过敏性体质者,或患其他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脓皮病、水痘、发疹性疾病、单纯疱疹者等。
2.免疫缺陷如生理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异常丙种球蛋白血症、恶性肿瘤、任何疾病引起暂时或永久免疫损伤、用激素及免疫抑制疗法者。
3.神经性疾病如惊厥、脑卒中、种痘后脑炎家族史,以及任何慢性、静止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
4.急性发热性疾病及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5.孕妇初种,特别是怀孕3个月内,可致胎儿发生致命性泛发性牛痘疹,故在孕期禁忌初种。
种痘并发症一般护理
1、凡与营养缺乏有关的皮肤病患者,一定要补充所缺乏的营养物质,如以皮炎、消化道及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糙皮病患者,一定要给予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蛋、奶、肉、豆、花生,多吃水果蔬菜及杂粮。
2、可多食清热解毒的食物,如绿豆、马齿苋等。
3.各种皮肤湿疹或类似的皮肤病人,宜吃清爽清淡的素食,宜多吃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而且还要忌吃膏粱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忌吃酸涩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吃性属温热助火食物,忌吃油润的动物脂肪、海腥鱼类食物,忌吃油煎炒炸、炙焯香燥熏烤的食物,忌吃烟与酒。
种痘并发症饮食原则
清淡饮食,忌食辛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