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临床应用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而引起食管溃疡、食管狭窄、食管穿孔、食管血肿等并发症。
二、发病机制
1.食管溃疡 食管硬化剂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食管溃疡,其发生率约为10%~90%。这是由于局部化学刺激而引起的炎症反应,食管静脉血栓形成及组织坏死造成的食管黏膜损伤。
2.食管狭窄 食管狭窄是EVS的后期表现,可在几周或几个月后出现。硬化剂造成的组织炎症反应可能是导致食管狭窄的主要因素。治疗次数越多,剂量越大,沿管周重复注射部位越多,其发生狭窄的机遇越大。持久和较大的溃疡往往以纤维化方式愈合,易于发生食管狭窄。
3.食管穿孔 穿孔多发生于较深的溃疡和检查时的创伤。但自EVS应用以来,创伤性导致的即刻穿孔已经罕见。延迟穿孔是由硬化剂引起的食管壁全层坏死和微脓肿形成所致,常发生于EVS后数天至2周左右。发生因素往往与注射于血管外的硬化剂剂量过大和注射过深、活动性出血以及与三腔二囊管压迫并用等有关。
4.食管血肿 EVS后可产生食管黏膜的无菌性炎症和组织坏死,并可形成黏膜下溃疡甚至肌层溃疡。由于肝硬化患者门脉高压以及凝血机制紊乱,食管黏膜下的无菌性炎症可导致血肿形成。
硬化剂治疗引起的食管损害一般治疗
一、治疗
口服黏膜保护剂硫糖铝、制酸剂、H2受体拮抗药西咪替丁或雷尼替丁,以及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均可预防和治疗食管溃疡和狭窄的形成。食管狭窄还可采用球囊或硬条扩张术,目前认为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必要时可反复进行。多数食管穿孔可形成包裹而自然愈合。因此,对高危患者亦可行保守治疗,给以抗感染、高营养等对症治疗。食管血肿形成后,其临床症状一般在2~3天后可自然改善,约2~3周血肿也可自行吸收、消退,一般毋须特殊治疗。
二、预后
目前尚无相关资料。
防止EVS的并发症首先是注射要准确,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
硬化剂治疗引起的食管损害一般护理
1、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2、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3、给予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各种粥类、米汤等。
硬化剂治疗引起的食管损害饮食原则
根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