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

    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non-obliterative vascular ischemia of mesentery)是一种由肠系膜上动脉痉挛所引起的急性肠缺血,占急性肠系膜缺血的20~30%,病死率超过70%。高病死率与疾病本身表现不典型、诊断困难和合并其他全身严重疾病有关。最早定义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是尸检中发现患者小肠坏死,而动脉或静脉未见明显闭塞性改变。肠系膜血液循环研究表明,肠系膜血管收缩、组织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均可引起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消化内科,胃肠外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肠系膜,血液血管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
    治 愈 率:40%
    治疗周期:3个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疾病症状:腹部不适,肠壁坏死,肠梗死
    相关检查:腹部平片
    并发症:血栓形成
    治疗药品:西洛他唑片,尼麦角林片,烟酸占替诺片
  •   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肠系膜上动脉痉挛是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的中心环节,已发现它与持续的心输出量减少和低氧状态有关,常见于脓毒症、充血性心衰、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和严重的失血等,是以上疾病的一种终末期表现。

      二、发病机制

      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的病变基础为内脏血管的代偿性持久收缩,通过小动脉的血流减慢、红细胞凝聚和血液淤滞,结果发生肠缺氧和梗死。休克病人使用缩血管药物可延长血管收缩状态而加速肠坏疽的发生。另外,大多数非阻塞性肠系膜梗死病人接受过洋地黄化。动物实验发现当直血管血压降至5.6kPa(42mmHg)以下,肠壁血流量低于10ml/100g,并持续8h,将发生不可逆性肠梗死。由于肠系膜血管痉挛是以微血管为主,故肠缺血呈片状,局限于黏膜。病理特点为黏膜广泛缺血性坏死伴有溃疡形成,黏膜下层血管扩张有大量的红细胞沉积,浆膜面呈点状坏死,晚期可发生穿孔。

  • 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一般治疗

      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西医治疗

    一、治疗

    1.非手术治疗

    经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后,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肠坏死发生。

      (1)改善心脏功能:在确诊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之前,需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和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慎用血管收缩药物和洋地黄类药物,采用血管舒张药降低心脏前、后负荷,解除血管痉挛。

      (2)扩张血管:经动脉造影导管输入罂粟碱可有效地扩张血管,改善血供。持续观察全身和局部的临床表现,必要时再次动脉造影观察肠系膜上动脉血流情况。

      (3)积极治疗原发病。

      2.手术治疗

    若病情不能缓解,患者出现白细胞增高、胃肠道出血、肠腔内积气等时,则需急诊行剖腹探查手术。手术目的在于判断受累肠管活力和切除可能坏死的肠段。术中可见坏死肠管色泽灰暗、肠腔扩张、肠壁水肿、蠕动消失等。若坏死肠管界限清楚,可行一期肠切除肠吻合术,否则应将坏死肠管外置。

      3.术后处理

    术后予以抗生素、抗凝及支持治疗。

      二、预后

      早期积极采取措施,预防肠坏死的发生则可获得较好的预后。一旦发生肠坏死,大部分患者预后不良。

  •   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预防

    一、术前准备

      1.脱水的病人应快速输注生理盐水,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2.失血病人除输注生理盐水外,尚需快速补充全血、血浆、右旋糖酐等扩容剂。

      3.病程长者宜适当补充钾离子。

      4.胃肠减压,消除腹胀,以利于术中操作和术后恢复。

      5.使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6.镇静、止痛,使病人精神安宁。

      7.备血。

  • 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一般护理

    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护理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 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饮食原则

      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饮食保健

    一、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食疗方(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

      1、黑米红枣粥:黑米、大枣、冰糖、白果、银耳、核桃仁、花生米。食用黑米时,要用清水将米稍加掏洗,加入5-7倍的温热水浸泡一晚,第二天就可以加大枣,冰糖,文火熬煮一小时左右,即可!当然还可以加入白果、银耳、核桃仁、花生米等,营养价值更高。

      2、猪肝木耳粥: 黑木耳25克,猪肝280克,生姜1块,红枣2枚,盐适量。 将黑木耳用清水泡发后洗净备用,猪肝、生姜、红枣分别用水洗净。猪肝切片;生姜去皮切片;红枣去核,备用。锅中加水煮沸,放人黑木耳、生姜和红枣, 用中火煲约1时后加入猪肝,等猪肝熟透便可加盐调味。

      3、 桂圆大枣红豆汤:干桂圆、大枣、红豆、清水。做法:红豆用清水洗净,浸泡2小时备用;桂圆去壳留肉备用;泡好的红豆、大枣、清水,上火煮沸;加入桂圆;再次沸腾后,转文火煲60分钟即可。

      二、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吃什么对身体好?

      1、 要均衡摄取肝脏、蛋黄、谷类等富含铁质的食物;

      2、 维他命C的摄入量要充足;

      3、 多吃新鲜的蔬菜,多吃铁质丰富的蔬菜,如黑木耳、紫菜、发菜、荠菜、黑芝麻、莲藕粉等。

      三、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最好别吃什么食物?

      1、勿喝酒及咖啡,勿食红肉、精致调味品;

      2、避免过冷、过热、过粘的食物。

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non-obliterative vascular ischemia of mesentery)是一种由肠系膜上动脉痉挛所引起的急性肠缺血,占急性肠系膜缺血的20~30%,病死率超过70%。高病死率与疾病本身表现不典型、诊断困难和合并其他全身严重疾病有关。最早定义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是尸检中发现患者小肠坏死,而动脉或静脉未见明显闭塞性改变。肠系膜血液循环研究表明,肠系膜血管收缩、组织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均可引起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