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小儿食管化学性烧伤

    食管化学腐蚀伤多见于5岁以下幼儿,一般为误服强酸、强碱类物质所致。近年来,食管化学腐蚀伤有所减少。发生地区北方多于南方,华北、华中农村地区发生率相对较高。此外,误服来苏、碘酒高锰酸钾等在临床亦较常见。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消化内科,普外科,儿科
    疾病别称:小儿食管化学腐蚀伤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食管
    多发人群:所有幼儿可见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治 愈 率:93%
    治疗周期:21天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2000 —— 8000元)
    疾病症状:高热,吞咽困难,胸痛
    相关检查:CT检查,纤维食管镜
    并发症:食管穿孔,小儿消化道出血,腹膜炎
    治疗药品:硫酸庆大霉素,硫酸庆大霉素,生物羊膜
  •   一、发病原因:

      1、因误服强酸、强碱或其他腐蚀性药物引起食管化学性烧伤。

      2、因误喝刚煮沸的开水而烫伤食管。

      二、发病机制:

      食管化学性烧伤的严重程度,与误服化学腐蚀剂的性质、浓度、数量以及与食管接触时间长短密切相关。强酸和强碱烧伤产生的病理变化不同:

      1、酸性物:

      强酸物质可使组织脱水、蛋白质凝固、局部结痂,食管鳞状上皮外附黏液能耐酸并阻止酸向深部组织渗透而使酸性物到达胃内。

      因此损伤不易向深部侵犯,形成瘢痕较浅,发生狭窄亦较轻。但若误服量大,可发生酸中毒。强酸物质进入胃内还可造成胃壁损伤,甚至胃穿孔而死亡。

      2、碱性物:

      强碱物质吸水性强,并有脂肪皂化及溶解蛋白的作用,引起液化性坏死,所析出的氢氧离子有继续向组织深部侵蚀的特性,并渗入深部组织引起广泛损害,因而可造成食管严重灼伤。

      轻者致食管瘢痕狭窄;重者可致食管瘢痕闭锁或食管穿孔。

      3、腐蚀伤的侵蚀部位与吞咽生理有关:

      (1)上段食管:

      损伤较轻,仅占10%。误服腐蚀剂后所产生的灼痛刺激,可使环咽肌产生强烈收缩,进而将腐蚀剂迅速下咽,通过食管入口及上段进入中段及下段而入胃。

      (2)中段食管:

      为平滑肌组成,收缩力弱,腐蚀剂通过缓慢,接触时间相对较长,故损伤较重。

      食管瘢痕狭窄发生在中段者约占70%。食管下端损伤较少,与误服腐蚀剂的量一般不会太多有关。食管化学性烧伤早期水肿和组织坏死,后脱落形成溃疡。周围组织增生,肉芽长大、胶原聚积,粘连和瘢痕形成。深部溃疡可引起穿孔。

  • 小儿食管化学性烧伤一般治疗

      立即终止接触毒物,消除胃肠道尚未吸收的毒物,并促进已吸收的毒物排出。根据毒物的性质,选择应用相应的解毒剂,如强酸中毒时可采用弱碱或镁乳、肥皂水、氢氧化铝凝胶等中和。强碱可用弱酸中和,常用稀醋、果汁等。除以上治疗外,腐蚀性食管炎早期阶段,激素和抗生素为主要的治疗药。泼尼松(强的松)一次剂量为20mg,每8小时1次,1个疗程为4~5天,以后逐渐减量,延至几周,方可停药。根据有无感染、感染程度和细菌种类酌情使用广谱抗生素。尽早采用汞探条扩张,其目的是防止管腔狭窄,早到烧伤后24~48h 进行,一般为4~6 周进行扩张。若扩张无效,需进行食管切除和食管胃吻合,或用结肠代食管以恢复消化道的连续性。

  •   轻度腐蚀性食管损伤的病人可无并发症,重度烧伤的患者易出现食管穿孔,出血,气管食管瘘等急性并发症,病死率高,Ⅱb 或Ⅲ度食管烧伤70%以上发生狭窄,所有食管腐蚀性损伤中出现食管狭窄等比率在10%~30%,食管腐蚀性损伤后食管狭窄的病人发生食管鳞状上皮癌的风险明显增加,发生率是一般人群的1000 倍以上,所以长期食管狭窄的患者如狭窄的症状发生变化,应注意食管癌的可能。

  • 小儿食管化学性烧伤一般护理

      禁食,控制感染。

  • 小儿食管化学性烧伤饮食原则

      孩子是最挑食,这个时期一定要给孩子做好饮食安排,每天补充身体内需要的蛋白质。

小儿食管化学腐蚀伤
食管化学腐蚀伤多见于5岁以下幼儿,一般为误服强酸、强碱类物质所致。近年来,食管化学腐蚀伤有所减少。发生地区北方多于南方,华北、华中农村地区发生率相对较高。此外,误服来苏、碘酒高锰酸钾等在临床亦较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