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疫毒痢

    疫毒痢又称疫痢、时疫痢,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常发于夏秋季节,以2~7岁儿童为多见。临床以发病急骤,壮热、抽搐、昏迷为主要症状。相当于西医的中毒性菌痢。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中医科
    疾病别称:急性中毒性痢疾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腹部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有传染性
    治疗方法:中医药物治疗、西医药物治疗
    治 愈 率:10%
    治疗周期:3-7天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 —— 5000元)
    疾病症状:惊厥,肚子疼,神志不清
    相关检查:
    并发症:小儿中毒型痢疾,痢疾后综合症
    治疗药品:鱼腥草滴眼液,十三味红花丸,肝康片
  • 疫毒痢疾病病因

      本病是由于染有疫毒的不洁之物,从口入腹,蕴伏肠胃,为其主要发生原因。着凉、疲劳、饥饿,以及其他疾病后体弱未复,则为发生本病的诱因。夏秋之季,湿热内盛,脾胃受困。小儿脾胃脆弱,秽邪疫毒最易入侵,毒聚肠中,其正气尚盛者与邪相争,则湿从热化,热盛化火,内窜营分,进迫厥阴、少阴,则可出现壮热、神昏、抽风的邪实内闭;若正不敌邪或在闭厥的同时,又可伴见正气不支的虚脱证。

  • 疫毒痢辨证论治

    疫毒痢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毒邪内闭

      【证见】 突然高热,恶心呕吐,烦躁谵妄,甚则反复惊厥,神志昏迷,或痢下脓血,小便黄赤,或虽未见下痢症状,但肛检有脓血便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肠解毒,泻火开闭。

      【方药】

      1.主方黄连解毒汤(王焘《外台秘要》)加减

      处方:黄连10克,黄芩10克,黄柏10克,栀子10克,白头翁10克,秦皮10克,马齿苋15克,凤尾草15克。水煎服,每日1-2剂。

      昏迷惊厥者,加钩藤10克、水牛角30克(先煎),研服至宝丹半粒。壮热不退者,加寒水石15克、紫雪散1.5克(吞)。恶心呕吐者,加玉枢丹3克,分2次吞服。大便量少,或无粪便,肚腹作胀者,加生大黄10克(后下)、枳实10克。

      2.中成药

      (1)黄连解毒丸,口服,每次5~10克,每日2—3次。

      (2)泻痢宁,口服,每次3—6片,每日3次。

      (3)治痢片,口服,每次2—4片,每日3次。

      (4)香连丸,口服,每次3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菌痢汤(赖天松等《临床方剂手册》)

      处方:白头翁20克,秦皮10克,黄柏10克,黄芩10克,黄连5克,木香5克(后下),葛根15克,槟榔15克,白芍10克,甘草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2剂。

      2.内闭外脱

      【证见】 面色苍白或青灰,四肢厥冷,汗出不温,脉细数无力,皮肤见有花纹,口唇紫绀,或口吐咖啡状物,呼吸浅促,节律不匀,目光无神,神志不清。

      【治法】 扶正固脱,潜阳熄风。

      【方药】

      1.主方参附汤(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加减

      处方:人参6克(另炖),熟附子6克。水煎服,每日1—2剂。

      汗出不温或抽搐者,加龙骨、牡蛎各30克(先煎)。呼吸浅促不匀者,加五味子10克、山茱萸15克。口唇青紫、舌黯红者,加桃仁lO克、红花6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大便有脓血者,加白头翁10克、苦参10克、葛根15克。若病情好转后,则按治痢法则随证施治。

      2.中成药

      (1)人参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2次。

      (2)人参北芪片,口服,每次4~6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参附龙牡救逆汤(江育仁等《中医儿科学》)

      处方:人参6克,附子6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2剂。

      (二)疫毒痢其他疗法

      1.外治法

      (1)大黄适量,研为细末,过筛,醋调为膏,用纱布包裹,敷于神阙穴。一日一换,直至病愈。

      (2)苦参适量,烘干研为细末,过筛。每次6~8克,用开水调为膏,纱布包裹,敷于神阙穴。一日一换,直至病愈。

      2.针灸疗法 高热惊厥者,针人中、百会、内关、风池穴,中强刺激。如见脱证,针人中、中冲穴,采用间歇性刺激法,进针后每隔4-5分钟捻针1次,并可同时艾灸气海、百会。呼吸不整者,可频频针刺会阴穴。

      3.推拿疗法 推大肠、分阴阳,推上三天、退下六腑,揉龟尾,推下七节,推上七节。

  • 疫毒痢饮食原则

    疫毒痢饮食保健

      马齿苋粥

    马齿苋500克,粳米100克。马齿苋洗净,捣烂后过滤取汁,与粳米煮成稀粥,分次食用,主治湿热赤白痢。

      马齿苋绿豆汤:马齿苋200克(干品50克),绿豆100克,洗净后共煎汤,顿服,连服3~4日。主治湿热赤白痢。

      白头翁饮

    白头翁50克,金银花30克,木槿花30克,白糖30克。将前三味药加水煎,取浓汁200毫升,加白糖温服,每日3次。主治湿热赤白痢及疫毒痢。

急性中毒性痢疾
疫毒痢又称疫痢、时疫痢,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常发于夏秋季节,以2~7岁儿童为多见。临床以发病急骤,壮热、抽搐、昏迷为主要症状。相当于西医的中毒性菌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