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小儿碘缺乏病

    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素,当摄入不足时,机体会出现一系列的障碍。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ease)是由于自然环境缺碘而对人体所造成的损害,可表现出各种疾病形成。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型克汀病及影响生育而出现的不育症、早产儿、死产、先天性畸形儿等这些病统称为“碘缺乏病”。碘是甲状腺素的必需成分。甲状腺利用碘和酪氨酸合成甲状腺激素,故当碘摄入不足时,机体会出现一系列的障碍,由于机体缺碘的程度和时期不同,机体出现障碍的严重程度也不同。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内分泌科,普外科
    疾病别称:小儿碘缺乏症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全身
    多发人群:儿童人群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治 愈 率:后天性碘缺乏无并发症者治愈率95%,伴有神经系统发育障碍者,无法治愈。
    治疗周期:1-2年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200--500
    疾病症状:缺碘,表情淡漠,甲状腺肿大
    相关检查:必需微量元素,甲状腺B超,脑电图
    并发症:侏儒症,瘫痪
    治疗药品:甲巯咪唑片,甲巯咪唑片,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
  •   一、病因:

      1.环境因素 其流行的原因是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土壤中缺碘,尤其是冰川冲刷地带和洪水泛滥的平原。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破坏,滥砍滥伐,水土流失,也造成了环境缺碘。山区缺碘的文献报道众多。我国地方性甲状腺肿也多分布在山区,主要因为山区坡度大,雨水冲刷,碘从土壤中丢失所致。我国东北地区黑龙江的三江平原缺碘可能因为历史上频繁的泛滥,以及地下水的运动活跃造成。

      饮水因素,部分地区水中碘的含量较低,与碘缺乏病的发病率有关。在我国的西安、宝鸡、石泉及蓝田等地区,饮水中的碘含量较低,甲状腺肿的发病率也较高。

      2.胎儿缺碘 妊娠期间孕妇如碘的摄入不足,血浆中无机碘离子浓度降低,甲状腺产生的T3、T4较少,血液中T3、T4减少,以致通过胎盘的T3、T4减少,不能满足胎儿的需要,胎儿的生长发育即出现了一系列的障碍,中枢神经系统首先出现症状。

      3.膳食因素 膳食因素也可加重碘的缺乏。

      1)膳食中缺碘:人体碘的供给约60%来源于植物性食品,如土壤中的碘缺乏可导致植物性食品中碘含量不足。

      2)低蛋白影响碘的吸收和利用:低蛋白、低能量可使血清中T3、T4、血浆蛋白结合碘(PBI)降低,血清促甲状腺素(TSH)升高。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可影响甲状腺对碘的吸收和利用。

      3)葡糖硫苷棉豆苷抑制碘的有机化过程:关于碘缺乏的膳食因素,目前研究较多的是葡糖硫苷棉豆苷,它是木薯中的一种成分,蔬菜中如甘蓝、卷心菜、大头菜、荠菜中也含有葡糖硫苷棉豆苷的水解产物,可抑制碘的有机化过程。

      4)抑制甲状腺摄取碘化物:人们普遍认为玉米、小米、甜薯、高粱及各种豆类中在肠道中可释放出氰化物,进而被代谢成硫氰酸盐,可抑制甲状腺摄取碘化物。

      5)钙磷含量高:钙磷含量高的食物可妨碍碘的吸收,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加速碘的排泄。

      上述各种饮食因素至机体缺碘,不能满足儿童合成甲状腺素的最低要求,可出现生长发育落后。如长期缺碘,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垂体分泌TSH增加,甲状腺体积增大,则出现弥漫性甲状腺肿大。

      4.药物因素 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物、四环素、磺胺类、咪唑类等药物可干扰酪氨酸的碘化过程,也有一定导致甲状腺肿作用。

      二、发病机制:

      碘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作为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原料,因此碘的生理功能也是通过甲状腺素的作用得以表现。

      1.促进体格生长 出生后的体格生长和骨骼成熟依赖于正常量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在儿童发育期,促进身高、体重、骨骼和肌肉的增长和性发育,当碘供应不足时,这些都可出现延迟。

      2.参与能量代谢 甲状腺激素也主要参与机体细胞的能量代谢,最熟悉的指标就是基础代谢率。甲状腺激素可以增强机体基础代谢率,促进物质的分解代谢,增加氧耗量,产生能量,维持基本生命活动,保持体温。

      3.神经系统发育 甲状腺激素可影响脑神经细胞的生长、迁移和树突的发育。它还可促进外周组织的生长和成熟。在脑组织发育的临界期(从妊娠开始至出生后2岁),神经系统的发育依赖于甲状腺素的存在。神经元的增殖、分化和髓鞘化,特别是树突、树突棘、突触及神经联系的建立都需要甲状腺素的参与,它的缺乏会导致脑发育障碍,导致永久性的、不可逆转的脑功能不全。

      妊娠期间碘的摄入不足,孕妇血浆中碘浓度降低,尽管孕妇甲状腺处于代偿性吸碘率增高的状态,但甲状腺产生的T3、T4仍较少。血液中的T3、T4大部分与甲状腺结合球蛋白等结合存在,而结合的T3、T4不能通过胎盘屏障,以致通过胎盘的T3、T4不能满足胎儿的需要,胎儿的生长发育即出现了一系列的障碍,中枢神经系统首先出现症状。

      4.参与垂体的调节 垂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有赖于甲状腺激素的支持和保证。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释放不足,对垂体负反馈抑制减弱,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过多而导致甲状腺组织增生、腺体肿大。

      出生以后(尤其断乳后),小儿才可直接从饮食中摄取碘,所以碘缺乏有所好转,但如饮食中继续缺碘,不能满足儿童合成甲状腺素的最低要求,则出现生长发育落后。如长期缺碘,甲状腺组织发生了由代偿到病理损伤的过程。碘不足,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垂体分泌TSH增加,刺激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甲状腺组织中可见增生的滤泡,滤泡上皮增多,滤泡腔小,胶质储存减少,甲状腺体积增大,机能增强,如长时间持续或反复发生,则出现弥漫性甲状腺肿大。

  • 小儿碘缺乏病一般治疗

      一、治疗:

      1.去除病因 首先去除病因,由于膳食因素引起,应先调整饮食,如为药物引起,要停药或换另一种药物代替。

      2.药物治疗 可通过碘化油的口服或注射来满足机体对碘的需要。碘化油是一种长效、经济、方便、副作用小的防治药物,目前常用的是巴黎Guerter实验室的产品,名为Lipodol UF的产品用于肌注,Oridol的产品用于口服。但在剂量方面,仍存在分歧。需根据缺碘的程度和具体条件以补充,一般来说,推荐剂量是1ml,每6个月需重复一次口服剂量。如补碘后,甲状腺肿大仍不能控制,可采用甲状腺制剂治疗,以补充内源性甲状腺激素不足,可使甲状腺减小。

      3.手术治疗 一般不采取手术治疗,但甲状腺肿大严重,引起压迫症状,且内科治疗无效者,可行手术治疗。

      二、预后:

      妊娠期补碘可以使先天性甲状腺机能低下症绝迹。

  •   优生专家指出,如果孕妇在孕期未注意摄取含碘食物,特别是生活在缺碘地区的孕妇,就会导致胎儿缺碘,故孕期补碘科预防本病。

  • 小儿碘缺乏病一般护理

      1.调整饮食

      1)补充含碘高的食物:海产品中碘的含量较高,如海带、紫菜、干贝等。

      2)食盐中加碘:加碘盐是防治碘缺乏的重要措施,进入用户的食盐中按比例1∶5万(含量不得低于20mg/kg)加碘,可有效地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1∶2万(含量为50mg/kg)可预防地方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食盐中已经加碘,明显减少了碘缺乏病的发生率。

      2.停药或换药 药物因素导致的甲状腺肿,应停药或换另一种药物代替。

  • 小儿碘缺乏病饮食原则

      饮食疗法 每天碘的推荐摄入量3岁以内为50µg,7~10岁的儿童为90µg,11~17岁为120~150µg,成人150µg;孕妇和乳母为200µg。适当补充含碘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干贝等。食盐中加碘。

小儿碘缺乏症
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素,当摄入不足时,机体会出现一系列的障碍。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ease)是由于自然环境缺碘而对人体所造成的损害,可表现出各种疾病形成。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型克汀病及影响生育而出现的不育症、早产儿、死产、先天性畸形儿等这些病统称为“碘缺乏病”。碘是甲状腺素的必需成分。甲状腺利用碘和酪氨酸合成甲状腺激素,故当碘摄入不足时,机体会出现一系列的障碍,由于机体缺碘的程度和时期不同,机体出现障碍的严重程度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