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脂肪瘤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小肠脂肪瘤主要来自肠壁的黏膜下层,一般不会长的很大,外观上与身体其他部位的脂肪瘤一样,由成熟的脂肪组织构成。
二、发病机制:
1.好发部位:
小肠脂肪瘤以回肠最为多见,国内好发部位顺序依次为回肠(50%~60%)、空肠(23.8%)、十二指肠(13.2%);国外为回肠、十二指肠、空肠。近屈氏韧带的近端空肠,近回盲部的末端回肠是小肠脂肪瘤的好发部位。
2.病理学:
小肠脂肪瘤主要来自肠壁的黏膜下层,向肠腔内突出,如息肉样或蕈伞状,部分可有蒂,体积较小;亦可发生于浆膜下,突出于肠壁外,体积可达很大。肿瘤可以单发或多发,多发者如息肉病样分布于全小肠,息肉间仅相距数公分。脂肪瘤的生长方式呈四种形态:单发的限局性肿物、多发而又分散的肿物、融合在一起的多发性脂肪结节、脂肪组织在黏膜下层浸润而不形成肿瘤样结节。小肠脂肪瘤由成熟的脂肪组织构成,外观呈球形,为黄色、柔软的限局性肿物,有一层完整的很薄的结缔组织外膜。肿瘤表面可有糜烂、坏死或浅溃疡形成。切开的剖面可出现隆起,组织分叶大小不规则,呈浅黄色,有油脂样光泽。
镜下结构与正常的脂肪组织难以区分,主要区别在于有无包膜,活检只凭一块组织,很难作出正确的诊断,必须参考大体标本的观察。肿瘤成分以大小一致的成熟的脂肪细胞为主,有时有像黄色瘤样的瘤细胞,以及或多或少不规则分布的结缔组织间质。肿瘤附近肠壁可有不同程度充血与炎细胞浸润。
3.病理分型:
根据小肠脂肪瘤的发病部位及生长方式可分为四型:
1)腔内型:
此型脂肪瘤向黏膜面呈限局性生长,并突入肠腔内,部分可有蒂。此型最多见,占90%以上。因较易引起肠腔阻塞、肠套叠、出血等并发症而易发现,体积相对较小。
2)腔外型:
凡向腔外生长者均属此型。多见于自浆膜下发生的脂肪瘤,较少见,有人统计占3.2%。较小的浆膜下外生性脂肪瘤易引起肠扭转、疼痛、阻塞等症状。
3)肠壁间型:
肿瘤不向肠腔内外突出,而仅于肠壁内者,约占5.5%。此型脂肪瘤往往较小,圆形或椭圆形,较少引起症状,呈环形生长的肠壁间型脂肪瘤易引起肠腔狭窄、阻塞。
4)混合型:
以上三种情况的不同组合。此型脂肪瘤的症状因不同情况的混合而有不同的表现。
小肠脂肪瘤一般治疗
小肠脂肪瘤西医治疗
一、治疗:
诊断为小肠脂肪瘤者应行手术治疗。较小的可作肿物切除或楔形切除,较大的、多发者或肠套叠而影响肠管血运时做肠切除、肠吻合术。
二、预后:
一般肿瘤小,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也无恶变潜在倾向,通常不需处理;小肠脂肪瘤极少发生恶变,手术治疗后预后良好。
小肠脂肪瘤预防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吸烟,世界卫生组织预言,如果人们都不再吸烟,5年之后,世界上的癌症将减少1/3;其次,不酗酒。烟和酒是极酸的酸性物质,长期吸烟喝酒的人,极易导致酸性体质。
2.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小肠脂肪瘤一般护理
小肠脂肪瘤护理
1.饮食护理患者术后鼓励活动,拔除胃管后可指导患者适量饮水,无不良反应后进流质饮食,之后逐步过渡至正常饮食。若手术切除肠段较长者应该在后期饮食中加入肠内营养经口进食要素饮食。
2.伤口观察及护理: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若有,应及时通知医生并更换敷料;观察腹部体征,有无腹痛腹胀等。各管道观察及护理:输液管保持通畅,留置针妥善固定,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皮肤;尿管按照尿管护理常规进行,一般术后第l日可拔除尿管,拔管后注意患者自行排尿情况;腹腔引流管参照腹腔引流管护理相关要求
小肠脂肪瘤饮食原则
小肠脂肪瘤饮食保健
1.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2.不能吃牛羊肉、狗肉、辣椒、鸡肉、肥肉、鱼肉、葡萄、南瓜、咖啡、香菜、牛奶、酸奶、苋菜、蜂蜜、茶叶水、葱、大蒜、白萝卜、可乐、海鲜、绿豆、汽水、冰淇淋。
3.忌烟、酒。
4.忌酸性、油腻食品。
5.不能吃反季节蔬菜。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