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吞入的异物种类繁多,不胜枚举,最常见者当为别针、缝针、发夹、钱币、纽扣、圆钉、螺丝钉、小玩具、义齿等。一般地说,凡能通过食管、贲门的异物,大都也可以通过整个胃肠道。但据统计约有5%的异物会在胃肠道的某个部分被嵌住,特别是幽门、十二指肠及回肠末端等处。甘建辉等收治1例因不慎将金属汤匙吞入胃内的患者,因未能及时就诊,导致出现腹膜炎时才来医院,照片发现异物在右上腹幽门部位,手术探查发现,金属汤匙将幽门前壁割裂开一个近3cm创口而引起腹膜炎。凡异物是长形、尖头或锐利者,肠道的某处有炎症或狭窄等变异者,异物即易在该处被嵌住。
二、发病机制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吞入异物一般治疗
一、治疗
消化道异物的治疗,近年来由于纤维内镜的应用有了很大的进展。食管与胃内异物皆可通过内窥镜取出。只有少数有合并症的病人非要手术取出。
1.内镜取异物
(1)取出时机:误入胃内的异物80%~90%可以自然排出,但儿童自然排出率仅为60%~80%。因此对尖形异物(如鸡骨、牙签)或有毒异物(如含铅等物品)为防止黏膜损伤或中毒,需要积极处理。其他胃内异物(除尖形、有毒、过大、过长者外)允许观察一段时间,待其自然排出。文献报道,异物自然排出时间平均为5.1天。
Spitz认为:食管异物12h内,胃十二指肠异物10~12天内未能排出者,需积极应用内镜取出。对于估计排出有困难的异物以尽早用内镜取出为宜。
(2)内镜的选择:食管异物应选用食管镜或前斜式胃镜。十二指肠降段的异物以采用十二指肠镜为宜。胃内异物则各类胃镜均可使用,以前斜式取出为宜。
双孔手术胃镜分别有孔镜3.7mm和2.8mm的两个活检孔道,可同时插入两种手术器械,操作较为方便。儿童胃内异物应选用细口径的如GIF-P 2型胃镜。
(3)钳取器械的选择:
①长条形棒状物:如钢笔、竹筷、体温表、硅橡胶管、牙刷、钥匙等。此类异物以圈套器套取最为适宜。对外径较细,表现光滑的棒状物则用三爪钳、鼠嘴钳、鳄嘴钳、V字钳、扁平钳等取物器较为适宜。
②球状物体:如果核等,异物钳取困难,套取时容易滑脱。用篮形取石器械或网型取物器较为适宜。
③扁平形异物:如硬币、小刀等。此类异物大多能用异物取出钳或活检钳取出。较小的铁质异物可经内镜插入专用的磁铁棒,吸住后随镜一起退出。
④胃内缝线残留:可用活检钳咬断后钳取,或用专用手术剪剪断缝线,再用抓取钳取出线头,亦可用拆线器直接取出。
取异物的器械确定后,应在术前先做模拟试验,验证能否有效地抓取异物,并要考虑到操作时胃液的润滑作用。
(4)操作的注意事项:①术前先用X线检查:确定异物的性质、大小和部位。②平卧时胃内异物多位于胃底及胃体上部黏液内,影响操作。术中尽量吸尽胃液便于取异物。③长棒形异物抓取近端,套取或钳取玻璃物时避免用力过大。④对尖锐有刺异物,在钳取时使其尖端朝下避免退镜时损伤黏膜。⑤喉咽与口咽有一定角度,取长棒形异物时助手帮助固定于后仰位,使喉咽与口咽成一直线,便于异物取出。
2.手术取异物 对于较大、较长、较尖以及数量过多的异物,有时需要手术。
(1)手术指征:①经保守或内镜取异物失败,自觉症状严重,排出有困难者。②有腹膜炎体征者。③X线表现异物嵌插在某一部位,经过1周无移动有刺破重要脏器危险者。④合并有消化道出血或梗阻者。⑤异物形成内瘘或脓肿者。
(2)注意事项:手术取异物应注意:①术前作腹部透视或拍片,明确异物的位置。②术前插入胃管抽尽胃内容。③切口根据异物位置而定,无论是在胃内或肠内的异物,均以直接切开胃肠壁将异物取出为佳。④如果异物进入十二指肠,伴有嵌顿,最好将异物推入胃内,然后在胃壁切小口取出。⑤数量多的异物要注意将异物全部取尽,有条件最好在术中做X光检查。⑥合并有出血、穿孔及腹膜炎等并发病者,除取异物外,要对其并发症进行相应治疗。
二、预后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1、特别是嘱咐孩子误服硬的食物、不易消化的食物、不规则的食物。加强对孩子的监管。避免孩子吞入异物。
2、如果存在消化道疾病、口腔疾病的话,也是极易导致吞入异物较严重的危害。所以细嚼慢咽也是很关键的。
3 、饮食对病人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所以患者家属还是尽量做一些病人容易消化的食物。
吞入异物一般护理
1、特别是嘱咐孩子误服硬的食物、不易消化的食物、不规则的食物。加强对孩子的监管。避免孩子吞入异物。
2、如果存在消化道疾病、口腔疾病的话,也是极易导致吞入异物较严重的危害。所以细嚼慢咽也是很关键的。
3、饮食对病人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所以患者家属还是尽量做一些病人容易消化的食物。
吞入异物饮食原则
1、吞入异物食疗方:
(1)让病人含一些食醋,慢慢咽下,将鱼刺软化,然后吃馒头或蛋糕之类食物,可将鱼刺随食物咽下。
(2)乌梅适量洗净去核,蘸砂糖含化慢慢咽下,有软化鱼骨等异物的作用。
(3)威灵仙10 克,乌梅20 克,水煎浓,含服,半小时内慢慢咽下,1日2 剂,一般吃1~4 剂,鱼刺等异物即可被软化自落而痊愈。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