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食管化学性烧伤在临床上分为酸性和碱性腐蚀两类。酸性化学物质,如强酸(有硫酸、硝酸、盐酸、石炭酸等)可与组织接触面发生凝固性坏死,由于食管鳞状上皮表面所附黏液耐酸能力较强,多可阻止酸向深部组织渗透,故其可不被吸收而达到胃内;碱性化学物质,如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来苏儿液、卤水、稀氨溶液(氨水)及石灰水等能溶解蛋白质、胶原和脂肪,吞服后主要产生液化性坏死,并向深部组织渗透,引起广泛的组织损害。液态碱因为比重较高,易通过咽部进入食管和胃;固态碱则因较易黏附而常局限于咽或食管某一区域。
二、发病机制
碱性物质造成的食管损伤及愈合分为3期,即急性期(第1~4天):液化、坏死、血管内血栓形成及进行性的炎症改变,黏膜充血、水肿。24h内不出现黏膜脱落和坏死;亚急性期(第5~14天):坏死区黏膜脱落,形成溃疡伴肉芽组织形成,开始出现成纤维细胞、胶原沉积,此时食管壁薄,最易穿孔;瘢痕形成期(15天至3个月):纤维组织形成、胶原进一步沉积,第3周开始胶原收缩,造成食管狭窄。食管黏膜的再生在吞服腐蚀性碱液后第4周至3个月内完成。严重食管化学损伤的后期合并症是食管狭窄,狭窄多位于食管损伤最严重的部位。食管的生理狭窄处易使腐蚀物质滞留的部位,也是食管损伤最重的部位。
食管化学性烧伤一般治疗
一、治疗
立即终止接触毒物,消除胃肠道尚未吸收的毒物,并促进已吸收的毒物排出。根据毒物的性质,选择应用相应的解毒剂,如强酸中毒时可采用弱碱或镁乳、肥皂水、氢氧化铝凝胶等中和。强碱可用弱酸中和,常用稀醋、果汁等。除以上治疗外,腐蚀性食管炎早期阶段,激素和抗生素为主要的治疗药。泼尼松(强的松)一次剂量为20mg,每8小时1次,1个疗程为4~5天,以后逐渐减量,延至几周,方可停药。根据有无感染、感染程度和细菌种类酌情使用广谱抗生素。尽早采用汞探条扩张,其目的是防止管腔狭窄,早到烧伤后24~48h进行,一般为4~6周进行扩张。若扩张无效,需进行食管切除和食管胃吻合,或用结肠代食管以恢复消化道的连续性。
二、预后
轻度腐蚀性食管损伤的病人可无并发症;重度烧伤的患者易出现食管穿孔、出血、气管食管瘘等急性并发症,病死率高;Ⅱb或Ⅲ度食管烧伤70%以上发生狭窄,所有食管化学性烧伤中出现食管狭窄等比率在10%~30%。
食管化学性烧伤后食管狭窄的病人发生食管鳞状上皮癌的风险明显增加,发生率是一般人群的1000倍以上,所以长期食管狭窄的患者如狭窄的症状发生变化,应注意食管癌的可能。
1.严格管理,防止误食强酸、强碱而引起的食管损伤。
2.加强教育防止青少年及成年人有自杀意图而食入强酸强碱。
食管化学性烧伤一般护理
1.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疲劳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合,可更好的恢复。
2.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要恐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3.适当的营养供给,在如今的生活条件下,不宜过多强调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及低脂肪饮食。但营养的搭配要平衡,荤素搭配,多吃蔬菜、水果、肉类、蛋奶类等,其摄入量依人的胖瘦来决定,严禁烟酒。
食管化学性烧伤饮食原则
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如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及鱼、牛奶、蛋、肉类等食品。可多吃绿豆汤、菜汤、蜂蜜水、西瓜汁、番茄汁、梨汁等。除热量、蛋白质与水分外,维生素和矿物质也是烧伤患者的必需营养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