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瘙痒症

    瘙痒症(pruritus)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病之一,尤其多见于老年人。其特征为以瘙痒为主,而无原发性损害。临床上可分为限局性和全身性两种。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皮肤科
    疾病别称:皮肤瘙痒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皮肤
    多发人群:皮肤病患者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 愈 率:60%
    治疗周期:1-2个月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 —— 5000元)
    疾病症状:日轻夜重的瘙痒,瘙痒,皮肤瘙痒
    相关检查:尿常规,皮损,皮疹
    并发症:毛囊炎,疖
    治疗药品:肤痒颗粒,润燥止痒胶囊,保妇康栓
  •   瘙痒症病因

      瘙痒是发生于皮肤并引起搔抓的一种自觉症状,其发生原因比较复杂,致病因素包括内因或外因,或两者兼有。

      1.内因 多导致全身性瘙痒症

      1)内脏疾病

    胃、肠、肝、肾等内脏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尤其是糖尿病,尿毒症,肝脏病的病人,常常有全身泛发的瘙痒;某些肿瘤如白血病、淋巴肉瘤、何杰金氏病、蕈样肉芽肿、及恶性淋巴瘤的病人发生皮肤瘙痒。

      2)神经精神系统障碍

    脑动脉硬化、脊髓痨、神经衰弱也可以发生全身性或限局性的皮肤瘙痒。在临床上常见有神经官能症病人有某种幻觉,认为皮肤内有虫而觉痒,有的养成搔抓的习惯。

      3)内分泌的障碍

    某些妇女在妊娠期常有瘙痒症,一般在产后消失,月经紊乱或卵巢疾病常引起女阴瘙痒症。老年人的皮肤瘙痒可能与体内性激素水平降低有关。甲状腺疾病的病人可以有瘙痒症。

      除上述以外,病灶的感染、药物、饮食(酗酒)、食物过敏及寄生虫或真菌的感染均可引起全身性或限局性瘙痒。

      2.外因

    可以引起泛发性或限局性瘙痒。温度的变化常常引起皮肤的瘙痒,冬季瘙痒症与夏季瘙痒症的患者对气温的变化极为敏感。被褥太热,突然受热或遇寒皆可能引起瘙痒的发作。

      机械性磨擦或理化因素的刺激均可以引起局部的瘙痒。例如某些人对羊毛敏感,某些碱性过强的肥皂,穿着化纤的毛织品等。

      此外消毒剂、杀虫剂、除臭剂、染料等刺激物皆能使局部皮肤发痒。

  • 瘙痒症一般治疗

       一、瘙痒症西医治疗

      因为本病的病因比较复杂,应仔细询问病史,寻找和消除病因,予以根治,以达到止痒的目的。否则瘙痒症不能彻底消除。

      治疗糖尿病,肾炎,肝脏的疾病。如果肛门或女阴瘙痒,要查明是否由于肠道寄生虫,真菌,或滴虫的感染,要应用适当的杀虫和抗真菌的药物。原因不明的慢性瘙痒症往往与饮食和情绪有关。有的病人需改变食物或停止饮酒,瘙痒才能减轻。精神紧张的病人应该心情舒畅,要适当的休息。

      1.内用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物应用

    除扑尔敏、赛庚啶、非那根以外,还可应用息斯敏每次10mg,每日1次;特非那丁每次60mg,每日2次;新敏乐每次8mg,每日2~3次;仙特敏每次10mg,每日1次。

      2)全身性瘙痒症可用盐酸普罗卡因静脉封闭,

    静脉普罗卡因滴注,宜半小时以上,含普罗卡因按每公斤体重4毫克计算,溶于生理盐水内,配成0.1%浓度,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局限性瘙痒症可用去炎松10mg皮损内注射,每周1次或用地塞米松2mg皮损内注射,每周1~2次。

      3)老年性瘙痒症可用性激素治疗,

    男性患者用丙酸睾丸酮50~100mg,肌肉注射,每周1~2次。或甲基睾丸素10mg,每日3次。女性患者可服乙烯雌酚,0.5mg,1月3次。应用性激素对于生殖系统肿瘤或肝肾功能不全者应忌用或慎用。

      4)对全身性瘙痒症

    可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10%硫代硫酸钠。也可静脉注射或滴注维生素C。

      5)对瘙痒剧烈而影响睡眠者

    可用镇静、催眠剂,可根据病情适当选用。

      2.外用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治疗的目的是解除或减轻瘙痒。常用外用药常含碳酸、薄荷脑、麝香草酚、煤焦油溶液等止痒药,根据病情配成洗剂、霜剂等。常用的有炉甘石洗剂,或酚炉甘石洗剂(炉甘石洗剂加1%麝香草酚或1%薄荷脑)。也可以用皮质类固醇软膏或霜剂。对女阴瘙痒症或肛门瘙痒症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含刺激性的药物。

    瘙痒症辨证论治

      二、中医疗法

      本病治疗,应据其发病年龄、季节、诱因及证候表现,详辨属虚、属风、属湿。

      1】辨证选方

      1).血虚

      治法:养血润肤,疏风止痒。

      方药:养血润肤饮加减。生熟地各10g,天麦冬各10g,当归10g,赤白芍各10g,鸡血藤15g,黄芪12g,防风10g,刺蒺藜15g,苦参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2).风湿

      治法:祛风利湿,养血润肤。

      方药:经验方。全虫6g,皂刺6g,防风10g,苦参10g,刺蒺藜15g,白鲜皮15g,当归10g,何乌首3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二】外治法

      1、血虚:

    可外擦大枫子油或用楮桃叶250g煎水外洗。

      2.风湿:

    可外擦百部酒,然后扑止痒药粉、雄黄解毒散。皮损有湿疹样变者,可用三黄洗剂外搽,每日4~5次。

      三】专方验方

      1、女阴瘙痒症外洗方:

    苦参、土茯苓、蛇床子、生百部各30g,龙胆草、紫槿皮、黄柏、川椒、苍术各15g,地肤子24g,上药加水2000~3000ml,煮沸10~15分钟,去渣取汁热熏,待药温时坐浴。每日1剂,早、晚各洗1次,每次20~30分钟,10天为1疗程。

      2.桂枝汤加味治疗皮肤瘙痒症:

    以桂枝汤加黄芪、紫草、牡蛎内服治疗,可达扶正解肌,通营和卫,去除瘙痒之目的。

      3.止痒汤专治阴部瘙痒:

    福建武平县十方中心卫生院白祥瑞采用祖传止痒汤熏洗外阴治

      疗阴部瘙痒有良效。方药:赤白芍、白鲜皮、苦参根各15g,苍术、黄柏、蛇床子、地肤子、川椒、苍耳子各12g,白矾20g。上药煎煮20分钟后趁热熏阴部,待温后坐浴,每日2次,每剂熏洗2天。

      四】辨证论治:

      1、肌肤风热证:

    年轻者为多,病属新起,近热如被褥太暖,易引起发作或使瘙痒加剧,苔薄黄,脉浮数。疏风清热止痒。清风散合四物汤加减。

      2.肌肤失养证:

    老年人较多见,病程较久,情绪波动等可引起发作或瘙痒加剧,舌淡苔薄,脉细弱或细数。养血润肤止痒。当归饮子加减。

      3.肌肤湿热证:

    皮肤瘙痒,持久不解,抓痕结痂,伴口苦咽干,胸闷纳呆,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清热祛湿止痒。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4.寒凝血涩肌肤证:

    皮肤瘙痒、遇寒冷更甚,热熨或抓出血痕方可缓解,舌暗红,苔白,脉沉迟或弦。温阳散寒、通经止痒。荆防败毒散加减。

      五】外治及其他治疗:

      1).浸洗疗法:

    地肤子、苍耳子、浮萍、益母草、丝瓜络、木贼草、香附、蚕砂、金钱草、百部、吴茱萸、花椒、金银花等,任选3~5味,各30~60~水煎取汁,温洗全身。。

      2).三黄洗剂、

    润肌膏、百部酊(百部、白酒),外搽。

      3).针灸疗法:

      (1)体针疗法

    全身性瘙痒选合谷、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委中、承山等穴。会阴部位瘙痒选三阴交、关元、长强等穴。

      (2)耳针疗法:

    选用肺、肾上腺、皮质下、神门等穴。

      (3)穴位注射疗法:

    维生素B12、苯海拉明、非那根、654-2等,作穴位注射。

      4).0.25%盐酸普鲁卡因10~30m1,

    静脉封闭,1次/日,或按4~6ml/kg/日,加人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盐水中,静脉滴注,10次为1疗程。其他也可用去炎松,强的松龙、地塞米松等药物作局部封闭。

      5.)各种皮质类固醇激素

    配制的洗剂、配剂、软膏、乳剂或涂膜剂,外用。

      六】中药

      可服用秦艽丸,每次6g,1日2次。润肤丸、除湿丸、防风通圣丸等药物也可酌用。

      七】针灸

      1).针刺下都穴治疗皮肤瘙痒:

    让患者自然握拳,拳心向下,手背4、5指缝纹尖上方约5分钟处陷中,避开可见浅静脉,用毫针顺掌骨间刺入O.5至1.0寸,左右捻转,以得气为度。一般先刺单侧,15分钟后效果差者加刺对侧,留针30~60分钟,中间每分钟运针1次。

      2).方法:

    取耳穴肺、肝、脾、内分泌、神门、枕、胰、胆、睾丸(卵巢)、膈。先用电疗仪在每个耳穴上电疗,双耳交替进行,每次30~40分钟,每日1次。然后用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每日按压3~5次,每次3~4分钟。10天1疗程,1周后行下1疗程。

  •   瘙痒症预防

      1.尽力找出发病原因,治疗原发病。

      2.忌用热水烫洗,避免刺激性药物。

      3.尽量避免与过敏或者敏感物质接触以及减少温差急剧变化的环境。

  • 瘙痒症一般护理

      瘙痒症护理

      1.在饮食上,尽量多吃一些健脾养血的中药药粥,限制饮用浓茶和咖啡,对于鱼、虾、酒、辣椒等食物尽量不要食用,以免加重病情。

      2.秋冬季室内采暖时不要使室温过高,运用加湿器或种植花草等,保持室内适宜的湿度,以减少皮肤水份的蒸发。此外,还应该养成定时定量喝水的习惯。人的皮肤是身体贮存水份的一个重要“水库”,如果总是在感到口渴时才喝水,人就会经常处于缺水状态,而人体一旦缺水就会从皮肤中夺取水分。

      3.避免局部刺激。忌用热水、毛巾、肥皂用力搓澡和不适当外用药物,因为这样会洗掉皮肤表面的脂膜,使皮肤干燥而加重瘙痒。每次洗完澡后,在经常感觉瘙痒的部位适当涂抹一些含有少量油脂的润肤液、雪花膏等,可以有效地减轻瘙痒。

      4.外用药可根据病情选用含止痒剂的炉甘石洗剂、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或霜剂,以及含止痒剂的霜剂等。

      5.瘙痒剧烈或外用药治疗效果欠佳者,可内服一些药物。还应提醒大家,要克制搔抓,搔抓不仅使皮肤破损,容易发生感染,而且长期反复搔抓会使局部皮肤变得肥厚、粗糙,局部的感觉神经因反复刺激而更加兴奋、敏感,使瘙痒进一步加重。这样就会步入越痒越抓、越抓越痒的恶性循环当中。

  • 瘙痒症饮食原则

      瘙痒症食疗方:

      葚芝麻膏

      【配方】黑桑葚100g,黑芝麻100g,黄精50g,麦冬50g,生地50g,蜂蜜300g。

      【制作】 将黄精、生地、麦冬同入沙锅,加适量水煎煮,每30分钟取药汁1次,再加水再煎煮,反复3次,药汁合并备用。

      将药汁与桑葚、芝麻同入沙锅,武火烧沸,文火前煮至黏稠时,放入蜂蜜搅拌均匀,稍煎沸即可,待冷却后,贮瓶备用。

      【用法】每次10-20g,沸水冲服,早、晚各饮1次。

皮肤瘙痒
瘙痒症(pruritus)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病之一,尤其多见于老年人。其特征为以瘙痒为主,而无原发性损害。临床上可分为限局性和全身性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