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多汗症

    是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汗腺过多分泌的一种疾病。交感神经支配全身的出汗。正常情况下交感神经通过控制出汗散热来调节人体的体温。但是多汗症病人的出汗和面部潮红完全失去了正常的控制。多汗和面部潮红使患者每日处在无奈、焦躁或恐慌之中。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皮肤科,皮肤性病
    疾病别称:自汗,盗汗,汗证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皮肤,周围神经系统
    多发人群:多在青少年时发病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手术治疗
    治 愈 率:80%
    治疗周期:4-8周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 —— 5000元)
    疾病症状:掌跖多汗,交感神经高度紧张,发绀
    相关检查:便常规,尿常规,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并发症:毛囊炎,疖
    治疗药品: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安神补脑液
  •   多汗症疾病病因

    一、病因:

      全身性多汗可以是一种异常的生理性反应,或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的症状之一。局部多汗可由于交感神经损伤或异常的反应,乙酸胆碱分泌增多,导致小汗腺分泌过多的汗液。

      多汗症从发病原因上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由于全身性疾病造成的,如内分泌失调(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垂体功能亢进等)、神经系统疾病、部分感染性疾病(疟疾、结核等)和长期生病造成体质虚弱。只要这些全身性疾病得到控制后多汗的情况就能得到解决。二是精神性出汗,由于高度紧张和情绪激动造成,是因为交感神经失调所致,内服一些镇静药(如阿托品、普鲁本辛、颠茄合剂等)具有暂时性的效果,但有口干等副作用。三是味觉性出汗,属于另一种生理现象,如吃某些刺激性的食物(辣椒、大蒜、生姜、可可、咖啡)后引起的多汗,这种情况一般不必进行治疗,只须忌口。

  • 多汗症一般治疗

       多汗症西医治疗

    一、治疗:

      全身性多汗症很难控制,重点是医治与之相关的基础疾病。掌跖多汗症以局部处理为主。腋部多汗症的治疗效果往往不如掌跖多汗症。

      1.药物治疗

      1)外用药 常用的止汗剂包括20%~25%氯化铝溶液、0.5%醋酸铝溶液、3%~5%甲醛溶液、5%明矾溶液、5%鞣酸溶液。外用药使用次数过多,会引起局部干燥、轻度皲裂或严重刺激现象。

      2)内用药 全身性多汗症主要是治疗相关的原发疾病。镇静药(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氯美扎酮等)及小剂量抗焦虑药(地西泮、羟嗪、多塞平等)对情绪性多汗症有效。较大剂量的抗胆碱能药才具有抑制汗液分泌的作用,可引起难以忍受的口干,故趋向淘汰。

      3)物理疗法 自来水离子电泳疗法,适用于局部(掌跖、腋窝)外用治疗失败的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者禁用。浅层X线照射可抑制汗腺分泌,仅适用于其他治疗失败的严重的掌跖多汗症患者。

      4)肉毒杆菌毒素A(BTX-A)局部注射 多用于治疗掌跖及腋窝多汗症。一般注射后5~7天止汗明显,平均可维持9~12个月。

      2.手术治疗

      选择性切除第二至第四对胸交感神经,对手掌、腋窝、胸部及面部多汗症均有显著效果,但不适用于足跖多汗症患者。且手术可导致永久性无汗及其他部位的代偿多汗,故应慎用。仅腋窝多汗者,可选择性切除腋下分泌最活跃的汗腺部分,此法有肯定的疗效。

    多汗症辨证论治

      多汗症中医治疗

    一、治疗:

      1.肺卫不固证

      证候:汗出恶风,稍劳尤甚,易于感冒,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弱。

      治法:益气固表。

      主方:玉屏风散

      用法:

      加减:汗出多者,加浮小麦、糯稻根、牡蛎;气虚甚者,加党参、黄精;舌红、脉细数,加麦冬、五味子。

      2.营卫不和证

      证候:汗出恶风,肢体酸痛,头痛,时寒时热,或半身、局部出汗,苔薄白,脉浮缓。

      治法:调和营卫。

      主方:桂枝汤

      用法:

      加减:汗出多者,酌加牡蛎、龙骨。

      3.风湿犯表证

      证候:汗出,恶风发热,身重酸楚,小便不利,苔薄腻,脉浮缓。

      治法:祛湿解表。

      主方:防己黄芪汤

      用法:

      加减:恶心欲呕,加藿香、佩兰、苏叶;身重体痛,加羌活、防风、白芷。

      4.暑伤津气证

      证候:发热,口渴引饮,神志躁扰不宁,身灼热,尿短黄,息粗气喘,面赤,舌红,苔黄,脉细数无力。

      治法:清暑益气生津。

      主方:王氏清暑益气汤

      用法:

      加减:发热甚,加银花、生石膏;口渴甚,加生地、花粉;汗出过多,加五味子、煅牡蛎。

      5.湿热蕴蒸证

      证候:头部蒸蒸汗出,口腻作渴,身热不扬,身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

      主方:三仁汤

      用法:

      加减:腹胀、便溏不爽,加苍术、大腹皮;身痛困重,加防己、大豆黄卷。

      6.阳脱证

      证候: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气息微弱,精神恍惚,舌淡,脉微或浮数无根。

      治法:回阳固脱。

      主方:参附龙牡汤

      用法:

      加减:口渴舌燥,加麦冬、五味子。

  •   多汗症预防

    一、预防:

      1.单纯的味觉性多汗应避免饮食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及饮料。

      2.精神因素所致的多汗症,应积极自我调整心态,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愤怒、恐怖及焦虑等。

  • 多汗症一般护理

      多汗症护理

    一、护理 :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 多汗症饮食原则

      多汗症饮食保健

    一、饮食:

      选择营养价值高的植物或动物蛋白,如牛奶、蛋类、鱼类、瘦肉、各种豆制品等。各种新鲜蔬菜、瓜果富含维生素,营养价值高。

自汗,盗汗,汗证
是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汗腺过多分泌的一种疾病。交感神经支配全身的出汗。正常情况下交感神经通过控制出汗散热来调节人体的体温。但是多汗症病人的出汗和面部潮红完全失去了正常的控制。多汗和面部潮红使患者每日处在无奈、焦躁或恐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