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

    1965年,伊势、太藤首先报道本病,怀疑它是角层下脓疱病的毛囊型。1970年,太藤提出新的命名,称之为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到1981年,日本已报道50例。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皮肤科
    疾病别称:角层下脓疱病的毛囊型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皮肤
    多发人群:发病年龄为16~61岁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 愈 率:60--80%
    治疗周期:10--14天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 —— 5000元)
    疾病症状:脓疱性痤疮,脓疱,鳞屑
    相关检查:皮肤涂片显微镜检查,脓汁和创伤感染标本细菌学检查
    并发症:脓毒症和菌血症
    治疗药品:氯霉素搽剂,复方片仔癀软膏
  •   一、发病原因

      本病病因不明。有人认为本病与皮脂溢出有关,也有人认为是一种细菌疹,但未能证实。Andrew认为本病可能是不典型的银屑病。

      二、发病机制

      早期见毛根外鞘细胞内、细胞间水肿,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毛囊内形成脓肿,脓肿内含有多量上述细胞。

  •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一般治疗

      一、治疗

      内服氨苯砜或皮质激素有良效。也可试用羟布宗(羟基保泰松)、或磺胺吡啶、米诺环素(二甲胺四环素),个别病人摘除扁桃体或应用抗生素治疗龋齿后好转。

      二、预后

      可反复发作。皮疹持续时间及复发间隔时间不定。

  •   1.在易于发生脓皮病的单位(如某些工厂、农机站、小学校等)中广泛进行有关防治化脓性皮肤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定期进行预防检查,尽可能消灭一切发病因素。

      2.注意皮肤卫生,加强身体锻炼,增进皮肤的抵抗力。

      3.保持皮肤机能的完整性。对于皮肤病,尤其是瘙痒性皮肤病,应及时进行合理治疗。防治皮肤损伤,避免搔抓及皮肤摩擦等刺激。

      4.衣帽、毛巾、面盆等禁止公用,防止接触传染,对患者适当进行隔离。患者所用敷料及接触物要严格消毒或焚毁。在患病期间,除应用药液清洗皮损外,禁止用自来水洗涤患部,以防扩延。

      5.发病时应禁饮酒或食辛辣刺激食物。少食厚味食物。

      时间及复发间隔时间不定。

  •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一般护理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4.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

  •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饮食原则

      1、注意皮肤卫生,加强身体锻炼,增进皮肤的抵抗力。

      2、注意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可以多吃点番茄、胡萝卜、大白菜、冬瓜等食物;同时可以适当的加强营养,多吃点豆浆、鱼类等,但要注意不宜食入过多的糖和脂肪,因为这些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多与糖代谢和脂代谢有关,多脂多糖的食物能使病情加重。

角层下脓疱病的毛囊型
1965年,伊势、太藤首先报道本病,怀疑它是角层下脓疱病的毛囊型。1970年,太藤提出新的命名,称之为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到1981年,日本已报道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