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研究发现L-色氨酸中含有微量色氨酸二聚物,这种化学物质是否就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的致病因子或者还有另一种尚未识别的物质在起作用,目前还不清楚。1990年L-色氨酸产品被取消销售。
(二)发病机制
本病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一般治疗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西医治疗
(一)治疗
1糖皮质激素 对早期病例有一定疗效。常用泼尼松每天30~60mg,并根据临床症状、血沉和嗜酸粒细胞计数改善情况逐渐减少用药剂量。多数经治疗后,自第1、2周开始有不同程度改善。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可改用最小量维持及隔天用药法维持治疗3~6个月。
2.丹参注射液 16~20ml(2ml合生药4g)加入低分子右旋醣酐500ml静脉点滴,1次/d,10次为1个疗程,连续3~6个疗程,常有较好疗效。
3.非甾体类抗炎药对缓解关节、肌肉酸痛有辅助作用。
4.结缔组织形成抑制药可酌情采用秋水仙碱,每天1~1.5mg,分2~3次口服,10天1个疗程,共3~6个疗程。青霉胺每天0.25~1.0g或中药亚细亚皂苷(积雪甙)等。
5.物理疗法对有关节活动受限的患者,应嘱加强体疗并辅以物理治疗。
(二)预后
本病经治疗可缓解,除少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病人可遗有周围神经病变外,一般预后较好。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预防
在使用保健品时需要谨慎采用L-色氨酸药物。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饮食原则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
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竹笋,鲤鱼,糯米,公鸡。(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