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寒泄泻疾病病因
虚寒泄泻病变脏腑主要在脾、胃和大小肠。其致病原因,有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及脏腑虚弱等,脾虚、湿盛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两者互相影,互为因果。
急性泄泻,因饮食不节,进食生冷不洁之物,损伤脾胃,运化失常;或暑湿热邪,客于肠胃,脾受湿困,邪滞交阻,气机不利,肠胃运化及传导功能失常,以致清浊不分,水谷夹杂而下,发生泄泻。慢性泄泻,由脾胃素虚,久病气虚或外邪迁延日久,脾胃受纳、运化失职,水湿内停,清浊不分而下;或情志不调,肝失疏泄,横逆乘脾,运化失常,而成泄泻;或肾阳亏虚,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土,腐熟水谷,而致下泄。
虚寒泄泻预防
1.基本治疗
(1)急性泄泻
治法 除湿导滞,通调腑气。以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天枢 上巨虚 阴陵泉 水分
配穴 寒湿者,加神阙;湿热者,加内庭;食滞者,加中脘。
操作 毫针泻法。神阙用隔姜灸法。
方义 天枢为大肠募穴,可调理肠胃气机。上巨虚为大肠下合穴,可运化湿滞,取“合治内腑”之意。阴陵泉可健脾化湿。水分利小便而实大便。
(2)慢性泄泻
治法 健脾温肾,固本止泻。以任脉及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神阙 天枢 足三里 公孙
配穴 脾虚者,加脾俞、太白;肝郁者,加太冲;肾虚者,加肾俞、命门。
操作 神阙用灸法;天枢用平补平泻法;足三里、公孙用补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方义 灸神阙可温补元阳,固本止泻。天枢为大肠募穴,能调理肠胃气机。足三里、公孙健脾益胃。
2.其他治疗
(1) 穴位注射法
选天枢、上巨虚。用黄连素注射液,或用维生素B1、B12注射液,每穴每次注射0.5—1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
(2) 耳针法
选大肠、胃、脾、肝、肾、交感。每次以3-4穴,毫针刺,中等刺激。亦可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虚寒泄泻一般护理
虚寒泄泻护理
预防调护
注意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喝生水等。 泄泻病人饮食要清淡易消化,不宜吃甜、冷、肥腻的食物。某些食物进食后会引起泄泻者,应忌食。 慢性泄泻病人,应加强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如体操、太极拳、气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