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间接暴力致伤者较多。
二、发病机制
如外力使肩部向后过度伸展,锁骨近端以第一肋为支点,通过杠杆作用,发生向前下方脱位;如外力使肩部下垂,则可造成锁骨内端向后,可造成后脱位。后脱位严重者,可压迫大血管,气管和食管,引起呼吸急促,吞咽困难等并发症,如外力仅造成胸锁韧带断裂者,则为半脱位,若胸锁韧带与肋锁韧带同时断裂,则为全脱位,临床多见前下方脱位。
胸锁关节脱位一般治疗
一、治疗
1.保守治疗 胸锁关节脱位,多数可以手法复位,但保持复位困难,常用保守方法如下:
(1)手法复位外固定:对急性胸锁关节脱位,Heining主张在局部血肿内麻醉下闭合复位。一般病人可与锁骨骨折复位相似,坐位卡腰挺胸,高度后伸及稍外展患侧上肢,即可复位。病人条件差者可取仰卧位,患肩垫大砂袋,前脱位者助手牵引前臂并外展、过伸,术者在锁骨内端脱位处给予挤压,便可复位;后脱位则以手指向前牵拉锁骨,亦可还纳复位。复位后用“∞”字绷带固定4周。
(2)持续牵引复位固定:前脱位者,同上仰卧复位后,上臂改为前屈30°~45°位持续皮肤牵引3~4周,并在胸锁关节前侧用砂袋压迫以维持复位。后脱位手法复位困难或失败者,可在无菌操作下,用无菌巾钳夹住锁骨近端向外前方牵引,并使上臂及肩后伸,牵引固定4周左右。
2.开放复位内固定 胸锁关节手法复位外固定后,常遗留有半脱位,但不影响功能,无症状者亦不需处理,但下列情况应考虑手术处理。
(1)前脱位合并有碎骨块,复位后不稳定,且病人疼痛严重者,可切开复位,克氏针交叉通过关节固定,将针尾弯成钩状,以防克氏针滑移。同时修复撕脱破裂的胸锁关节前韧带,术后用“∞”字绷带固定4周,6周后拔除钢针。
(2)后脱位手法复位失败,或合并有血管、气管压迫症状者,应切开复位并行内固定,同时探查血管等合并损伤。手术沿锁骨内侧段切口,暴露胸锁关节及锁骨内侧段,在直视下向外牵引上臂,并用巾钳夹住锁骨内端向外前方牵拉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
(3)锁骨内端稳定术:陈旧性脱位或复发性脱位,功能障碍或疼痛严重者,可行锁骨内1/3切除术或锁骨内端稳定术。
锁骨内端稳定术:沿锁骨内段下缘至胸骨柄做横切口,游离锁骨内段5cm,将第1肋软骨及肋骨内端表面软组织剥离5cm,先使胸锁关节逐渐复位,用血管钳或动脉瘤针分离第1肋胸腔面。取阔筋膜条,在肋锁韧带处绕过锁骨使之与第1肋靠拢,绕两圈缝合固定。术后上肢固定于胸壁2~3周。
一、预防
1、补钙:应以食补为基础,要注意营养的平衡,多食奶制品,同时应多见阳光及补充维生素D,以促进钙吸收。必要时,适量补充钙剂,如葡萄糖酸钙、巨能钙是临床常用物美价廉的补钙品。但应注意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补钙。维生素D是钙离子被骨髓吸收的载体,钙之缘片加入了维生素D,使人体对钙离子吸收能成倍增加。
2、坚持适量体育锻炼,防止骨质疏松。有规律的运动能够通过加强肌肉,肌腱和韧带的支持作用而有助于保护关节,预防骨关节病的发生。
胸锁关节脱位一般护理
一、护理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胸锁关节脱位饮食原则
一、适宜食物
应增进营养,多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类、鸡蛋、豆制品等及适当增加钙质。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如:青菜、芹菜、香蕉等。
二、不适宜食物
忌食剌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香烟、饮酒等嗜好应戒除。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