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常见强酸有硝酸、硫酸、盐酸、氟氢酸、甲酸、苯酚等。强酸具腐蚀性,作用于皮肤可吸收组织水分,使组织脱水、蛋白凝固而坏死。强碱性化合物有钠、钾、钙、铵、钡等的氢氧化物。
二、发病机制
碱性物能溶解组织,使组织蛋白变性,脂肪皂化,细胞膜结构破坏,致使病变向纵深发展,产生溶解性坏死,且穿透及破坏均较深。二者引起的皮肤黏膜反应属原发性刺激作用所致。酸碱灼伤的轻重与接触的酸碱性质、浓度、接触时间及皮肤状况有关。
酸碱灼伤一般治疗
一、治疗
一旦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可减轻症状及防止深层损害(用于制造颜料的盐酸钛接触皮肤,只能拭去,因用清水冲洗会导致严重烧伤)。然后再用中和剂如接触酸可用碳酸氢钠溶液冲洗;接触碱者用弱酸性溶液洗涤。外用、内服皮质类固醇激素均有较好的效果。急救措施对预防发生严重烧伤有重要意义。
二、预后
特别是氢氧化钠,可致角膜损伤,甚至失明。
作业前可涂防护剂,穿戴防护用品,作业时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力求做到生产过程密闭化,管道化,作业场所应设置常备水源及必要的中和剂。
酸碱灼伤一般护理
1.饮食清淡富于营养,注意膳食平衡。
2.忌辛辣刺激食物。以免造成病情反复的情况,比如说,海鲜、鸡肉、狗肉等。与此同时,也不要禁食刺激性的食物。忌烟酒忌辛辣。忌油腻忌烟酒。忌吃生冷食物。
3.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多吃提高免疫力的食物,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酸碱灼伤饮食原则
具体饮食建议需要根据症状咨询医生,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全面而均衡。饮食宜清淡为主,戒除烟酒,忌辛辣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