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特发性脉络膜息肉样血管病变(IPCV)是LawrenceYanmuzzi在1982年于迈阿密美国黄斑学会召开的会议上首先被描述。本病病因不明。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眼底可见多灶性黄白色渗出。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眼科
    疾病别称:后极部色素膜出血综合征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病因治疗、对症治疗
    治 愈 率:50%
    治疗周期:1-2个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疾病症状:眼前冒紫烟,视力障碍,夜盲
    相关检查:
    并发症:视网膜脱落
    治疗药品:和血明目片,和血明目片
  • 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尚不清楚。IPCV较多见于黑人女性、亚洲男性和60多岁的老年人。因此,年龄因素、种族因素可能与IPCV的发生发展相关。在全身系统性疾病方面,Ross等观察了2例眼底同时具有视网膜大动脉瘤(retinal macroaneurysm,RMA)及IPCV改变的高血压黑人女性患者,推测RMA及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引起视网膜血管改变、动脉瘤性扩张以及局部血管收缩等可能与IPCV的特征性脉络膜血管病变的形成存在某种关联。但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IPCV与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其他全身系统疾病无明显关系,亦无明确证据表明IPCV与吸烟有关。伴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IPCV患者,其眼底的复发性出血可能有加剧的危险性。根据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为先天性脉络膜血管发育异常性疾病,IPCV的发生也可能与先天性脉络膜血管发育异常有关。

      二、发病机制:

      IPCV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也无大样本流行病学资料来显示IPCV的发病危险因素。

  • 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一般治疗

    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西医治疗

      一、治疗:

      由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无特效药物治疗。

      1.黄斑中心外的息肉样病灶:应做ICGA,仔细确定息肉样病灶的眼底位置,用氪红激光光凝治疗。一般激光的边缘应在距黄斑中心凹外500µm,眼底出现Ⅲ~Ⅳ光斑为限。激光后3~4周再次行ICGA,了解激光的效果。如仍有渗漏,须补做激光治疗,直至息肉样病灶完全没有渗漏为止。Yuzawa等建议必须同时光凝异常的脉络膜分支血管网的结构,否则效果不佳。对于异常的分支血管网,如范围不大,并且远离黄斑区,可以进行氪红激光光凝治疗,然而适合激光治疗的这种病例并不多见。

      2.黄斑中心或距黄斑中心500μm以内的息肉样病灶,或异常的脉络膜分支血管网位于黄斑中心或范围较大者,建议行光动力疗法(photo dynamic therapy,PDT)治疗。Spaide等对16例中心凹下的IPCV患眼进行了PDT治疗,平均随访12个月,其中56.3%的患者视力增进,视力稳定者占31.3%。PDT可以使血管瘤样的病变结构消失,继而渗出减轻,出血吸收,患者视力逐渐提高。

      3.明确病变的滋养血管者:对于经ICGA明确病变的滋养血管者,如在黄斑中心500μm以外,可以在ICGA引导下进行氪红激光光凝。

      4.较新鲜的大量的黄斑下出血者:可行视网膜切开术合并使用纤溶酶原激活剂清除视网膜下积血。也可以使用膨胀气体(如SF6)眼内注射驱赶黄斑区的积血。

      5.发生玻璃体积血者:则应先行玻璃体切割术,再根据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结果,行氪红激光光凝或PDT治疗。有时需要几种技术联合治疗,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二、预后:

      一般认为,IPCV的预后较老年黄斑变性为好。Uyama报告的1组病例中,平均随访20个月后,49%的患眼视力>0.8。Sho报告的病例中IPCV患者的平均视力为0.31,而AMD患者的平均视力为0.18。严重视力下降(视力<0.2以下),在IPCV为35%,而在AMD为53%。IPCV对视功能的损害是相当严重的。IPCV引起视力障碍的原因主要是息肉样病变引起视网膜下大量的渗出、出血以及周围组织的水肿。如病变长期迁延可引起视网膜的局限性脱离、视网膜下机化膜形成。有的患者大量出血进入玻璃体,均严重威胁视功能。因此,IPCV对视功能的损害十分严重,必须高度重视,正确诊治该病。

  • 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预防

      预防:根据临床经验,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预防视网膜脱离手术后眼压升高和青光眼的发生,如巩膜环扎和外加压松紧适当,避免位置过后;手术中使用最少需要量、低浓度的膨胀气体,如18%~20%的SF6或12%~16%的C3F8;掌握硅油的注入量;尽量减少视网膜冷凝、光凝的范围等。术后积极而又合理的抗炎治疗,术后第1天起就注意监测眼压。必要时对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眼,可考虑给予预防性局部或全身降眼压药物治疗,以避免眼压升高和青光眼带来的进一步视功能损害。

  • 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一般护理

    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护理

      病变长期迁延可引起视网膜的局限性脱离、视网膜下机化膜形成。有的患者大量出血进入玻璃体,均严重威胁视功能。因此,IPCV对视功能的损害十分严重,必须高度重视,正确诊治该病。

  • 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饮食原则

    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饮食保健

      根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饮食科学化,饮食平衡,戒烟。控酒、减盐,坚持适度锻炼身体。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后极部色素膜出血综合征
特发性脉络膜息肉样血管病变(IPCV)是LawrenceYanmuzzi在1982年于迈阿密美国黄斑学会召开的会议上首先被描述。本病病因不明。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眼底可见多灶性黄白色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