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瘘疾病病因
一、病因:
引起肠瘘最常见原因,医源性约占80%,其次是创伤,包括开放性 和闭合性损伤约占10%,再者肿瘤、结核、Crohn病及放射性等病理因素约低于10% 。十二指肠瘘分内瘘和外瘘,外瘘又可分为残端瘘和侧壁瘘,临床上常见的B-Ⅱ式胃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尤为重要。
致病的有关因素有 :
①十二指肠严重瘢痕使残端闭合不完善。
②十二指肠残端游离过长或缝合过密或结扎过紧而导致组织坏死。
③十二指肠床周围积留血凝块或炎性渗出物可诱发感染 而影响愈合。
④输入袢急性梗阻引起十二指肠端爆裂。
⑤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同样是影响残端愈合的重要因素。
二、发病机制:
异常通道底部为胆囊黏膜,颈部为十二指肠腺体上方0.5cm可见胆囊腺体与十二指肠腺体相移行证实为先天性异常。王元和谭卫林(1988)报道2例手术证实的先天性十二指肠结肠瘘均为成年女性。内瘘瘘管都发生在十二指肠第三部与横结肠之间。鉴于消化系统发生的胚胎学研究,十二指肠后1/3与横结肠前2/3同属中肠演化而来。因此从胚胎发生学的角度来分析,如果中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发生异常,则形成这类疾病是完全有可能的。
十二指肠瘘一般治疗
十二指肠瘘西医治疗
十二指肠外瘘的治疗原则是:
①尽快控制腹腔内感染,有效引流,防止残余脓肿形成;
②纠正脱水,补充电解质,维护机体内环境稳定;
③按不同阶段选择最佳补充营养途径;
④注意瘘口处理,使之成为能被控制的瘘,促进自愈;
⑤注意对重要脏器的监测并维护其功能;
⑥对未能自愈的十二指肠瘘,选择有利时机施行手术治疗。
十二指肠内瘘的治疗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
包括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选用有效足量的抗生素控制感染、积极的静脉营养支持,必要时可加用生长激素。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情况,如临床表现不好转,应转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在输液(建立两条输液通道)、输血、抗感染等积极抗休克与监护下施行剖腹探查术。
十二指肠瘘预防
十二指肠瘘治疗十分困难,如何预防其发生就显得更为重要。如对择期手术病人,术前手术方案的周密设计,良好的术前准备和细致的手术操作等均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