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妊娠合并消化性溃疡

    妊娠期消化性溃疡病主要指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简称溃疡病。临床上年轻女性以十二指肠溃疡多见,妊娠早期妇女合并消化性溃疡病例临床较少见,因此易忽视对本病的诊断与治疗,致使妊娠晚期或分娩后由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胃液内盐酸及蛋白酶含量的逐渐增高而使溃疡病情加重。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消化内科,内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胃,肠,女性生殖
    多发人群:情绪长期紧张、胃酸过多的人...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饮食调节、生活习...
    治 愈 率:经过治98%治愈
    治疗周期:2-5周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 5000元)
    疾病症状:肠鸣,恶心,嗳气
    相关检查:呼气试验,尿素,血清结合球蛋白
    并发症:幽门梗阻
    治疗药品:阿莫西林胶囊,香砂胃痛散,枸橼酸坦度螺酮胶囊
  •   妊娠合并消化性溃疡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迄今尚未明确。一般认为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疾病,可能是胃溃疡患者在长期致病因素的作用下使对胃、十二指肠黏膜有损害作用的侵袭因素与黏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去平衡,当侵袭因素增强或防御/修复因素削弱时,导致慢性胃炎,使胃排空延缓累及并损害胃黏膜防御屏障的完整性。近十多年来的研究证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Hp感染改变了黏膜侵袭因素与防御因素之间的平衡,诱发了局部炎症和免疫反应,损害了这种平衡机制,并增加了促胃蛋白酶和胃酸的分泌,增强了侵袭因素,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造成了黏膜损害和溃疡形成。此外溃疡病的侵袭因素还有胃酸分泌增加、胃蛋白酶活性增强、药物作用,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抗炎药急性应激和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情绪波动饮食不当等,均与溃疡病的发病有关。

      据袁育红等在中山医科大学发表的《妊娠期消化性溃疡的诊治》一文中提到:

      妊娠期消化性溃疡(PU)的发病率呼较低,PU患者一旦妊娠,症状会减轻甚至消失,其机理不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妊娠期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减少;

      2.妊娠期雌激素和孕酮增加,前者有细胞保护作用,后者能延缓酸性胃内容排入十二指肠;

      3.妊娠期组胺酶增加,使组胺灭活;

      4.胎盘可能产生有细胞保护作用的前列腺素;

      5.孕妇改善饮食、戒酒和心情舒畅。

      二、发病机制:

      妊娠期活跃性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比较少见,尤其发生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更为罕见。临床研究发现原有消化性溃疡症状的妇女,妊娠后大多数典型症状明显好转甚至消失;但在产后3个月有半数重新出现溃疡症状。产后2年几乎所有妇女溃疡病复发。Glark等报道300多例在溃疡症状出现后妊娠者,88%溃疡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减轻,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下列保护机制增强有关:

      1.妊娠期由于体内激素的影响,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减少;

      2.妊娠期组胺酶增加,使组胺灭活,减少胃酸分泌;

      3.妊娠期雌激素、孕激素增加,前者有细胞保护作用,后者能延缓酸性胃内容排入十二指肠,减少胃酸对十二指肠黏膜的损害;

      4.妊娠期前列腺素有细胞保护作用;

      5.孕妇在妊娠期一般工作轻松、心情舒畅、饮食改善并戒烟酒,减少了与溃疡病发病有关的致病因素的侵袭。

      Parof也曾指出,罹患消化性溃疡的妇女一旦妊娠,溃疡症状便减轻或消失,然而在妊娠晚期,则可能有严重的症状发作,甚至发生呕血。有作者曾推测妊娠晚期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致继发胃酸分泌增多,可使消化性溃疡病情恶化。分娩后女性性腺激素水平下降,特别在哺乳期,可致消化性溃疡病情恶化。

  • 妊娠合并消化性溃疡一般治疗

      妊娠合并消化性溃疡西医治疗

    一、治疗:

      妊娠合并消化性溃疡治疗的目标是消除症状,促进愈合,预防复发及防治并发症。治疗原则需注意整体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结合,发作期治疗与巩固治疗相结合。具体措施包括:

      1.一般治疗

      建立规律的生活饮食制度,充分休息,保持精神愉快,少食多餐,给予易消化的饮食,避免发病和复发诱因。

      2.药物治疗

      1)抗酸药:可中和胃酸,缓解疼痛,促进溃疡愈合,为妊娠期消化性溃疡的一线药物。目前常用者为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合剂,每次15~30ml,于三餐后1h、3h及睡前各服1次。目前尚无抗酸药致畸的可靠证据,妊娠中、晚期使用抗酸药是安全的。

      2)增强胃黏膜保护药:如硫糖铝、铋剂,可与溃疡面渗出物相结合形成保护膜,使溃疡不受胃酸和胃蛋白酶侵蚀。于三餐前1h和睡前各服1次,每次1g。妊娠期和哺乳期可用,未发现对胎儿有不良影响。

      3)抑制胃酸的药物: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组胺H2受体拮抗剂可于三餐后或睡前服用,剂量分别为西咪替丁200mg,3次/d,睡前加服400mg;雷尼替丁150mg,2次/d,或每晚睡前服用300mg。4~8周为1个疗程。两种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最好只用于妊娠中、晚期伴有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或对抗酸药物无效的患者。因本类药物从母乳中排出,所以用药期间不宜哺乳。

      4)根除HP药 如甲硝唑甲硝唑国内已多用于抗Hp的联合治疗。但据国内药理学家报道,甲硝唑对啮齿类动物有致癌作用,对细菌有致突变作用,这些作用临床意义未明,但对该药似应谨慎应用,妊娠早期应禁用。妊娠期消化性溃疡出血可用输血疗法。但如有部分胃切除的紧急指征,虽在妊娠期亦非禁忌。如溃疡急性穿孔,早期诊断与外科手术治疗,以及等待康复后经阴道分娩,是妇儿存活的最佳机会。妊娠期溃疡急性穿孔时,孕妇发生急性腹痛,腹肌紧张与休克,颇易误诊为胎盘早剥或子宫破裂。

      3.药物维持治疗

      1)对于原因可查的妊娠合并消化性溃疡,如药物性、应激性、HP感染性消化溃疡消除病因,进药物治疗后的溃疡很少复发,可停药观察,到时再一下情况应维持药物治疗:

      ①手术复发性溃疡;

      ②以穿孔为首发症或只做单纯修补术者;

      ③必须同时服用NSAIDs、皮质激素及抗凝剂者。

      2)维持药物治疗的方式:

      ①连续性维持治疗,即溃疡愈合后剂量的一半;

      ②间歇全程给药:即症状出现时给4-8周的全治疗量;

      ③症状性自我疗法:症状出现时给药,症状消失时停药。

      4.手术治疗

    仅用于合并出血或穿孔的患者,手术方式有胃大部切除等彻底性溃疡手术和单纯穿孔缝合术或贯穿缝扎溃疡止血术。

    妊娠合并消化性溃疡辨证论治

      妊娠合并消化性溃疡中医治疗

    据《温土毓麟加减治疗妊娠合并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一文中指出加减温土毓麟汤对于妊娠合并消化性溃疡有明显的疗效,药方为:巴戟天20g、覆盆子18g、太子参、白术、山药、白芍、海螺蛸各15g、苏梗、百合、茯苓、陈皮各10g、郁金、当归、甘草各6g,每日一剂,水煎取汁150ml,日分两次,小口温服。

  •   妊娠合并消化性溃疡预防

    消化性溃疡属于典型的心身疾病范畴,心理一社会因素对发病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乐观的情绪、规律的生活、避免过度紧张和过劳。

  • 妊娠合并消化性溃疡一般护理

    妊娠合并消化性溃疡护理

    1.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2.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饮食应以清淡而富有营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牛奶、甲鱼等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和易消化的滋补食品。少吃油腻过重的食物;少吃狗肉、羊肉等温补食物;少吃不带壳的海鲜、笋、芋等容易过敏的"发物";少吃含化学物质、防腐剂、添加剂的饮料和零食。忌食过酸、过辣、过咸、烟酒等刺激物。

  • 妊娠合并消化性溃疡饮食原则

     妊娠合并消化性溃疡饮食保健

     充分休息,保持精神愉快,少食多餐,给予易消化的饮食。饮食以清淡为主,少吃或不吃辛辣食物。

妊娠期消化性溃疡病主要指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简称溃疡病。临床上年轻女性以十二指肠溃疡多见,妊娠早期妇女合并消化性溃疡病例临床较少见,因此易忽视对本病的诊断与治疗,致使妊娠晚期或分娩后由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胃液内盐酸及蛋白酶含量的逐渐增高而使溃疡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