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尿石症的成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尿石症的形成主要是由:
1.饮食与营养:饮食中大量摄入动物蛋白、精制糖,可增加尿路结石形成的危险性。动物蛋白摄入过多,易行成肾结石,主要成分是草酸钙、磷酸钙。
2.机体代谢紊乱:如高血钙,高钙尿,内分泌失调等。
3.泌尿道感染:妊娠妇女由于内分泌激素和尿路受压引起泌尿系统平滑肌松弛,输尿管蠕动减缓,以及尿流淤滞,排尿不畅,同时常伴有泌尿道感染,按理说应有利于尿石的形成,但实际上妊娠期尿石症较为少见,此可能由于妊娠期宫内胎儿发育,钙的需要量增加以及尿中保护性胶体的增加,从而有效地防止尿路结石的形成。
4.疾病:有些尿结石的形成于遗传性疾病有关,如胱氨酸尿症、家族性黄嘌呤尿等。
二、发病机制:
尿石的病理变化主要是由结石对组织造成的创伤和对尿液引流的梗阻以及并发感染所引起。一般尿石对尿液引流造成梗阻和使结石的近端尿路积水,尤其是肾盂积水,但梗阻常不是完全性的。肾盂积水时见肾小盏变钝和有不同程度的小盏扩大。结石处可有上皮脱落、组织溃疡和纤维组织增生。长期结石创伤可使肾盂壁变厚,间质组织纤维增生和白细胞浸润。病情进一步发展时,可形成肾皮质萎缩和损坏,扩大的肾盏可使肾皮质变得很薄。如结石性肾盂积水并发感染,则可成为脓性结石性肾盂积水,加速肾实质的损坏。感染尚可引起肾周围炎和肾周围脓肿。
妊娠合并尿石症一般治疗
一、治疗:
妊娠合尿结石应首先考虑采取保守治疗。黄体酮和心痛定具有解除输尿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可舒张子宫平滑肌,对胎儿无不良影响,可作为治疗妊娠合并肾绞痛的一线用药。常用的排石药物在妊娠期多禁忌使用,中药排石也有泻下作用,易导致早产或流产,对孕妇禁用。一般保守治疗失败再考虑用外科手段治疗,输尿管结石引起顽固性肾绞痛的患者,可先考虑输尿管留置D-J管以解除尿路梗阻,缓解症状。逆行输尿管插管方法相对简单,易于开展,无需麻醉,对患者的创伤较小。
1.妊娠期泌尿系统结石的治疗,根据妊娠期限及有无感染而异。如在妊娠前半期发现结石并有尿路感染,则宜在有力的抗菌治疗后进行手术治疗。
2.妊娠晚期由于增大的子宫使手术操作困难,且至肾及输尿管的血管异常粗大,有时不排空子宫几乎不可能暴露远侧输尿管等原因,一般不进行手术治疗。对合并严重感染病人应持续抗菌治疗,等到分娩后再根据情况进行手术。
据吴君文、徐平发表在中级医刊1996年第31卷第7期中的《妊娠合并尿石症23例临床分析》一文中提到:
妊娠合并尿石症的治疗视结石所在部位、大小,有无梗阻、感染,病人全身状况及孕期决定,本组病例采用保守治疗;①鼓励患者大量饮水,尤其增加夜间饮水。有学者发现结石成分的排泄多在夜间和凌晨出现高峰,此时饮水有稀释尿液、减少晶体沉淀、冲击结石的作用,使其自然排出。②肾绞痛时用阿托品、VitK3、消炎痛等药物松弛平滑肌,缓解疼痛。③根据尿培养结果选择对胎儿无影响的药物,有效地控制尿路感染。④让病人向健侧卧位或尽可能采取膝胸卧位,尤其在肾绞痛发作时,以减轻患侧输尿管受压及梗阻情况,时尿石能通过狭窄处自然排出。
二、预后:
肾石病在妊娠期除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外,对妊娠结局无不良影响;妊娠并不增加肾石发生的风险。
注意多饮水避免憋尿可以冲刷尿路避免结石的形成。同时必须消除下尿路梗塞和感染。如手术治疗前列腺增主症和尿道狭窄,根治尿路感染,尤其是那些分解尿素的细菌,避免膀胱异物,减少结石发生。
妊娠合并尿石症一般护理
1.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2.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饮食应以清淡而富有营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牛奶、甲鱼等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和易消化的滋补食品。少吃油腻过重的食物;少吃狗肉、羊肉等温补食物;少吃不带壳的海鲜、笋、芋等容易过敏的"发物";少吃含化学物质、防腐剂、添加剂的饮料和零食。忌食过酸、过辣、过咸、烟酒等刺激物。
妊娠合并尿石症饮食原则
1.多饮水保持足够尿量。
2.限制高嘌呤成分、高蛋白食物的入量。
3.正确掌握食物中钙的摄入量。
4.减少盐的摄入。
5.低草酸饮食。
6. 富含纤维食物。
7.还有许多饮食成分和尿石症的形成有关,如维生素A,维生素C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