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妊娠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出生后随肺部呼吸功能的发展和肺血管的扩张,动脉导管失去其作用而逐渐闭塞。出生后若导管依然开放,即为动脉导管未闭。可无明显增长,到了妊娠时候检查才发现的。或是因为妊娠期身体负担加强导致情况恶化。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心血管内科,内科
    疾病别称:妊娠合并开放性动脉导管,妊娠合并主肺动脉间隔缺损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心脏,女性生殖
    多发人群:孕妇可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
    治 愈 率:
    治疗周期:
    治疗费用:
    疾病症状:胸闷,气喘,发绀
    相关检查:二维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毛细血管搏动征
    并发症:肺动脉口狭窄,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心室间隔缺损
    治疗药品:
  •   一、发病原因:

      目前认为该病系多因素相互作用所造成,包括遗传因素和母体感染、母体用药、环境因素、代谢因素等。

      1.遗传因素 父母一方患先心病,其子女患先心病的概率远高于普通人群。有些先心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如二尖瓣脱垂综合征主要见于女性。各类遗传性疾病常同时合并先心病的存在,如Nonan综合征患者50%存在心脏畸形,其中肺动脉瓣狭窄约占60%,心房间隔缺损和肥厚性心肌病占20%。先心病可由单基因突变、多基因遗传和染色体畸变引起。遗传学认为先心病是由遗传因素在环境因素(致畸因子)的触发下形成。

      2.母体疾病 主要是母亲在妊娠期感染或患其他疾病。妊娠初期感染风疹病毒的母亲,其子女易患肺动脉口狭窄和动脉导管未闭;柯萨奇B病毒感染的孕妇易产下动脉导管未闭或心室间隔缺损的婴儿。引起先心病的感染主要是病毒,是否导致畸变与病毒的种类、感染时间有关。1型糖尿病的妇女,所生婴儿的3%~5%发生各种类型的先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患高苯丙氨酸血症的孕妇等均易产下伴有先心病的婴儿。

      3.药物 孕妇服用激素类药物可使先心病发生的危险性增加2倍;妊娠早期服用苯妥英钠可导致心血管畸形;长期服用甲苯磺丁脲(甲磺丁脲)且孕期继续服用可导致胚胎出现心房间隔缺损、心室间隔缺损等畸形。在妊娠第40~50天服用药物很可能是先心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4.早产 早产儿尤其体重低于2500g的婴儿患动脉导管未闭和心室间隔缺损的较多,与未有足够时间发育有关。

      5.高原环境 高原地区氧分压低,患动脉导管未闭和心房间隔缺损的婴儿较多。

      二、发病机制:

      1.病理解剖 在正常的左位主动脉弓,动脉导管位于主动脉峡部和左肺动脉根部之间,肺总动脉分叉处。在少数的右位主动脉弓,导管则位于无名动脉根部和右肺动脉之间。胎儿期肺尚无呼吸功能,故大部分血液不进入肺内,由肺动脉经动脉导管转入主动脉。开放的动脉导管是生存所必须的生理性血流通道,出生后随着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而迅速闭合,导管的中层变为纤维结构,管腔闭合而形成纤维条索,谓动脉导管韧带。95%的婴儿在出生后1年闭塞(其中80%的婴儿在出生后第3个月闭塞),如此时仍未闭塞,造成肺动脉水平的左→右分流,而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

      2.病理生理

      1)左向右分流:在无并发症的动脉导管未闭,由于主动脉压力不论在收缩期或舒张期总比肺动脉高,产生连续的肺动脉水平的自左向右分流,临床上产生连续性杂音,肺充血。分流量的多少取决于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的压力阶差大小、动脉导管的粗细以及肺血管阻力的高低。

      2)左心室肥大:由于未闭动脉导管的自左向右分流使肺血流量增加,因而左心房的回血就相应增加,左心室的容量负荷增加,加之左向右分流使体循环血流减少。左心室代偿性地增加作功,从而导致左心室扩大、肥厚,甚至出现衰竭。

      3)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未闭的动脉导管较粗时,分流至肺动脉血量大者可引起肺动脉压增高,最后导致右心室肥厚、扩张,甚至衰竭。

      4)双向分流或右向左分流:随着病程的发展,肺动脉压力不断增加,当接近或超过主动脉压力时,即产生双向分流或右向左分流,转变为艾森门格(Eisenmenger)综合征,临床上出现差异性发绀。

      5)周围动脉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宽:这是由于在心脏舒张期,主动脉的血液仍分流入肺动脉,体循环血流量减少所致。

      3.与妊娠的相互作用 由于临床诊断简单,儿童期行分离动脉导管术常可治愈,所以和妊娠关系不大。导管细而分流少且肺动脉压正常者,除在分娩期易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外,孕产期多经过顺利;如存在大的动脉导管未闭,大量的主动脉血向肺动脉分流,如伴有肺血管阻力增加,可引起显著肺动脉高压,使血液分流逆转,出现发绀,进一步使子宫动脉氧饱和度下降,可危及胎儿。孕妇先是左心衰竭,继而右心衰竭。心力衰竭是此类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 妊娠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一般治疗

      一、治疗:

      1.孕前 由于儿童期动脉导管未闭可经手术治愈,故妊娠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率较低。若较大的动脉导管未闭,应于妊娠前给以未闭导管结扎或切断手术矫治  2.妊娠期

      1)早孕期如发现未闭动脉导管口径较大,但尚未出现明显的右至左分流,可考虑妊娠期未闭动脉导管手术矫治。如已有肺动脉高压,并有明显的右至左分流者,宜人工流产终止妊娠。

      2)未闭动脉导管口径较小,肺动脉压正常者,妊娠期一般无明显症状,可继续妊娠至足月。妊娠期除注意休息、补充营养外,应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积极防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3)分娩时间与分娩方式:动脉导管未闭,口径较小,无肺动脉高压者,可妊娠足月经阴道分娩,分娩期应加强对产妇的监护,如产程较长或出现胎儿窘迫应放松剖宫产手术指征。如未闭动脉导管口径较大或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位不正,患者虽无明显症状,亦宜于妊娠37周或胎儿已成熟能存活时,采取选择性剖宫产终止妊娠。妊娠过程中若出现心悸、气喘、胸闷等先兆心力衰竭症状者,应积极控制心衰后终止妊娠。

      4)分娩或剖宫产手术前后应给以抗生素防治感染性心内膜炎。

      5)心功能良好者产后可以哺乳。

      二、预后:

      视分流量大小而定,分流量小者预后好,许多病人并无症状且有些寿命如常人。但分流量大者可发生心力衰竭,有肺动脉高压而发生右至左分流者预后均差。个别病人肺动脉或未闭动脉导管破裂出血可迅速死亡。

  •   一、预防 :

      1.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2.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

  • 妊娠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一般护理

      孕妇要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注意生活的规律性。

      

  • 妊娠合并动脉导管未闭饮食原则

      妊娠合并心室间隔缺损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饮食宜清淡为主,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均衡,多吃蔬果,忌辛辣刺激食物。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妊娠合并开放性动脉导管,妊娠合并主肺动脉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出生后随肺部呼吸功能的发展和肺血管的扩张,动脉导管失去其作用而逐渐闭塞。出生后若导管依然开放,即为动脉导管未闭。可无明显增长,到了妊娠时候检查才发现的。或是因为妊娠期身体负担加强导致情况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