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病因不清,患者有较高的HLA-B8和HLA-DW3抗原频率,有证据表明,这些抗原基因与调节免疫反应的基因密切相关,并且有些参与了疱疹样皮炎发生,说明遗传基因在疱疹样皮炎的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
二、发病机制
谷胶过敏在疱疹样皮炎中达60%~70%。食用含谷胶食物可使疱疹样皮炎及麸质过敏性肠病加重,部分患者经活检证实有空肠绒毛萎缩。食用含碘食物,也可使有些患者病情加重,是否IgA皮肤沉淀在大疱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还不十分清楚,几乎所有的患者在正常皮肤和皮损边缘皮肤可见IgA和C3呈颗粒状沉积于真皮乳头顶部,IgA可能激活补体,中性粒细胞发生趋化反应,并释放它们的酶导致组织损伤。
总体而言,遗传因素,麸质过敏及自身免疫因素均可能在本病的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
疱疹样皮炎一般治疗
一、治疗
1.氨苯砜是首选,成人剂量50~150mg/d,有些患者隔天一次50mg足以控制症状,某些患者150~200mg/d才能控制病情。防止氨苯砜的副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如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贫血和溶血,特别是当病人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时可产生非常严重的溶血。
2.磺胺对某些病人有效,磺胺吡啶0.2~0.5g,3次/d,可给予对氨苯砜,不能耐受或有心肺疾病的患者,长效磺胺如磺胺甲氧吡啶达嗪有较好疗效。病情控制后应逐渐减少到维持量。
3.秋水仙碱0.5mg,3次/d,对部分患者可试用。当有继发感染时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4.无谷胶饮食,如小麦、大麦、燕麦和黑麦中的面筋,严格控制5个月到1年,才能减少或完全停止药物治疗。
5.避免使用含碘、溴剂及食含碘的食物,如紫菜、海带等海产品,这些食物常能使病情加重。
6.外用治疗一般用炉甘石洗剂以缓解局部的灼痒,抗组胺洗剂或凝胶、皮质类固醇霜剂等可选用。如有糜烂时可用1∶8000的高锰酸钾浸浴,再外搽10%紫草油,维氏油或龙胆紫等。
二、预后
病情慢性可反复加重和缓解达10年以上。
疱疹样皮炎辨证论治
治法:健脾除湿,疏风止痒。
方药:防风10g,生苡米30g,生枳壳10g,生白术10g,生黄柏10g,车前子15g,生地15g,丹皮15g,茯苓10g,脾虚明显者加山药。
局部治疗:水疱明显时,可用祛湿散加甘草油调敷;亦可用祛湿散30g,雄黄3g,冰片1.5g,明矾3g,用鲜芦荟取汁蘸擦,每天2~3次。或用如意金黄散30g,化毒散1.5g,冰片1.5g,植物油调擦,每天2~3次。
1、治疗并预防疱疹样皮炎,首先要从平时的生活饮食入手。减少食盐摄入;不吃含有碘、溴的药物(如华素片)或食物(如紫菜、海带);给以无谷胶(面筋)饮食,宜吃大米或粗粮。
2、注意劳逸结合,放松情绪,忌忧愁恼怒及思虑过度。还应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排除内脏恶性肿瘤的可能。
疱疹样皮炎一般护理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病人的主观积极性,保持乐观精神,避免紧张情绪。
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注意生活的规律性。
合理饮食,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避免吃含碘剂、溴剂的药物和食物,如海带、紫菜等。忌用含有谷胶,如麦类制作的食物。
定时剪指甲,防止感染,注意皮肤清洁卫生,保持床单的平整干燥。
疱疹样皮炎饮食原则
1、宜食无谷胶(面筋)饮食,宜吃大米或粗粮。
2、避免吃含碘剂、溴剂的药物(如华素片)和食物(如紫菜、海带)。
3、减少食盐摄入。 忌用含有谷胶,如麦类制作的食物。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情况询问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