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散型淋病疾病病因
由于淋球菌通过血行播散到全身,出现较严重的全身感染。发病率为淋病患者的1%左右。引起播散性淋菌感染的菌株多为AHU-营养型,该菌株对正常人血清具有稳定的抵抗力,另外正常人血清中有对淋球菌脂多糖的IgM抗体,在补体的协助下,对大多数淋菌是有杀菌作用,缺乏C5、C6、C7和C8等补体成份的病人很容易患淋菌性败血症或淋菌性脑膜炎。
播散型淋病一般治疗
播散型淋病西医治疗
①如为敏感菌株所致,用青霉素G 2000万U,静脉滴注,每天1次,控制后改用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或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0.5g,口服,每天4次,共10天。
②若系耐药菌株感染,用头孢曲松(头孢三嗪)1.0g,静脉滴注,每天2次;或头孢西丁2.0g,静脉滴注,每天4次;或头孢噻肟1.0g,静脉注射,每天3次。均连用5~7天后,剂量酌减,改为肌内注射,每天1次,至少7天。或大观霉素2.0g,肌内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同时用氧氟沙星(氟嗪酸)0.2g,口服,每天2次,连用5~7天。
如系心内膜炎,头孢曲松(头孢三嗪)或头孢噻肟每次静脉滴注量应加至2.0g,共3~4周。若为脑膜炎,应选易通过血脑屏障的氧氟沙星(氟嗪酸)或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剂量应适当加大,连用2~3周;或拉氧头孢(氧杂头霉唑)1~2g/d,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共2~3周。
播散型淋病预防
及时治疗淋病,控制病情的发展。淋病患者,急性期及时正确治疗可完全治愈。无合并症淋病经单次大剂量药物治疗,治愈率达95%。
播散型淋病一般护理
播散型淋病护理
淋病久治不愈的原因
第一、是没有到性病防治专业机构治疗(包括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治疗原则)
第二、是不管是否淋病,也不管治愈与否,盲目打针、吃药。
第三、是不管病情是否需要,滥用抗生素,只要患者急于治病,就采用最高档的、最新的、进口的抗生素。势必造成淋菌的耐药菌株过早、过快地出现,不但给治疗带来困难,而且导致淋菌流行更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