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本病病因不明。有的家族有明显遗传倾向,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多数为散发性。某些精神创伤往往被视作发病的诱因,脑外伤也可成为本病的诱发因素。
(二)发病机制
目前对本病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确定。病理变化以脑限局性的额叶或额和颞叶萎缩为主,且两侧萎缩的程度不对称。其中额颞叶病损不对称者约占70%,以额叶局限性萎缩最为常见,50%左侧萎缩更严重。限局性不对称的额叶或额和颞叶萎缩伴脑室扩大,尤以侧脑室角明显,皮质其他部位萎缩较轻。脑回有特征性褐色“刀片”萎缩,萎缩皮质外层神经元严重脱失。本病镜检的特征性改变是神经胶质增生和肿胀的神经元(皮克细胞)和胞质内嗜银包涵体(皮克小体)。据此即可做出病理诊断。但这种细胞可能很少,必须仔细寻找。大脑冠状切片可见大脑皮质显著变薄,坚硬度大于正常。显微镜下可见皮质Ⅱ/Ⅲ层有显著的神经细胞减少,Ⅳ、Ⅴ、Ⅵ层减少虽不显著,但细胞排列次序紊乱,退行性变严重,尼氏小体消失,有核偏移和浓缩,细胞皱缩,但无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也未见细胞质中有嗜银小体。
皮克病性痴呆一般治疗
(一)治疗
1药物治疗
因本病目前病因不明,故尚无特殊治疗,多为对症处理。
(1)对症治疗:
对失眠者可给予氯硝西泮(氯硝安定)、唑吡坦(思诺思)等。有人格改变、行为障碍、自制力降低可口服舒必利50~200mg/d,硝西泮5~20mg/d,也有人用左旋多巴进行治疗。对精神运动性兴奋、激越者,可给予强安定剂,但剂量宜小,增量宜缓慢。服药期间要注意药物性谵妄及药源性休克的发生。对伴抑郁情绪的患者可采用抗抑郁剂治疗,如SSRI类药物。对伴焦虑情绪者可采用劳拉西泮、丁螺环酮等治疗。
(2)可采用改善脑循环、促进脑细胞代谢的药物,如吡拉西坦、阿米三嗪/萝巴新(都可喜)等,对患者可能有一定帮助,但对提高智能几乎是没有效果。
(3)给予大量维生素B族药物及维生素C。
2.护理
(1)置于安静环境,专人照顾其生活及饮食。
(2)呆滞少动者应鼓励其适当活动,有抑郁症状者严防其自杀,兴奋躁动者防其伤人及毁物。
(3)对进食差者应督促进食,对进食困难者给予鼻饲,应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
(4)对卧床者定期翻身擦背,防止褥疮发生。
(5)鼓励患者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如参加工娱疗法等,以防精神衰退。
(二)预后
病程为进行性衰退,预后较差,常在发病后2~10年因继发感染或衰竭而死亡。
皮克病性痴呆预防
由于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针对病因的预防尚待研究。预防本病可应用各种方法,包括药物、护理、心理、体疗等,同时通过饮食、运动与生活方式加以预防老年痴呆症。同时,积极预防各种传染病及外伤,治疗各种慢性躯体疾病,不断提高健康水平。这里仅介绍预防老年痴呆症的饮食,除了低卡路里饮食外,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维生素E
虽然并无研究明确显示维生素E可以增加记忆力,但维生素E为抗氧化剂,可以阻止神经细胞被自由基破坏,同时,有研究指出,老年痴呆症患者连续服了2年维生素E,延缓8个月的退化。专家建议,每天可补充400单位的维生素E,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症。
2.女性荷尔蒙
最近有研究显示,女性在停经后补充女性荷尔蒙,可减少30%至40%罹患老年痴呆症的几率。
3.多吃鱼
荷兰大规模研究显示,若多吃鱼,饮食中的胆固醇较低,得老年痴呆症的几率只有一般人的40%。这项研究以5000名55岁以上的人士为对象。
4.多用脑
过去有研究显示,常做用脑且有趣的事,可保持头脑灵敏,锻炼脑细胞反应敏捷。
5.多运动
许多人都知道,运动可降低中风几率,其实,运动还可促进神经生长素的产生,预防大脑退化。
6.维持人际关系
要维持人际交往,避免长期陷入忧郁的情绪及患上忧郁症,因为忧郁症也是老年痴呆症的危险因素。
总之,老年人应多用脑,多看书,学习新事物,甚至和朋友谈天、打麻将、下棋等,来激荡脑力,刺激神经细胞活力,以延缓整个机体的衰老过程,从而来减少痴呆的发生、发展。
皮克病性痴呆饮食原则
皮克病性痴呆饮食
皮克病性痴呆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