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蝇蛆病源为牛马等牲畜的一种寄生虫病,亦可感染于人。引起本病的蝇类有多种,我国文献记载的有牛肤蝇(青海)、纹皮蝇(沈阳、内蒙古自治区)、陈氏珍蝇(内蒙古自治区)等。
根据寄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肠道蝇蛆病;眼、耳、鼻、口腔蝇蛆病;创口蝇蛆病;阴道和尿道蝇蛆病;皮肤蝇蛆病。
按寄生的程度分以下3种:
1.蝇蛆直接产卵于人体皮肤或毛发、衣物上,当卵孵化成幼虫后,即可穿入皮肤,引起皮下蝇蛆病。
2.蝇通过某种蚊虫吸吮人血时,由刺吮伤口处进入皮肤(如人肤蝇)。
3.直接产卵于皮肤创伤或皮肤溃疡中,在腐烂组织中生活(如马蝇、肉蝇),称为外伤性蝇蛆病。
本节重点介绍由牛肤蝇或纹皮蝇引起的皮下蝇蛆病。
二、发病机制
蝇蛆直接产卵于人体皮肤或毛发、衣物上,当卵孵化成幼虫后,即可穿入皮肤,引起皮下蝇蛆病。蝇通过某种蚊虫吸吮人血时,由刺吮伤口处进入皮肤(如人肤蝇)。直接产卵于皮肤创伤或皮肤溃疡中。引起发病。
皮肤蝇蛆病一般治疗
一、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般多待幼虫自行排出,或挤压肿块促使幼虫排出,排出后酌用氯仿冲洗肿块内脏,或用2%普鲁卡因局麻后,切开取出幼虫。
可试用氯喹0.25g,每天2次,共服2~3周,或乙胺嗪(海群生)0.2g,每天3次,共14天为一疗程,有继发感染者酌用抗生素。
内服抗组胺剂或泼尼松,止痒,止痛,减轻全身反应,降低血液嗜酸性粒细胞作用,局部用消炎止痒洗剂。
二、预后
常此伏彼起,一处愈后,他处又复出现。
皮肤蝇蛆病辨证论治
中医局部治疗,可用竹刀刻破,以丝瓜叶挤汁搽之,蛆出尽愈,亦可局部点涂白降丹后用黑布代毒膏贴敷,待破溃后再用白降丹药捻入隧,使蝇蛆死亡,压迫排除即可。
搞好牛棚、马厩卫生,做好灭蛹灭蝇工作,消灭成熟幼虫,防止成蝇孳生。经常洗澡,做好个人卫生。
皮肤蝇蛆病一般护理
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注意生活的规律性。
合理饮食,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注意个人卫生,尽可能减少成蝇的叮咬和污染。
皮肤蝇蛆病饮食原则
本病属于卫生不洁以及皮肤存在有伤口,被蚊蝇排卵污染所致,故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对于皮肤有损伤的应保持创口的卫生。可多食用含有维生素B2丰富的蔬菜和水果,如柠檬、猕猴桃、杨桃、橘子、柚子、橄榄、麦芽糖等食物,维生素B2代谢后可造成局部的异味,对蚊虫有刺激作用,故可减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