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皮肤丝虫病

    丝虫病(Filariasis)是由丝虫成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而引起的寄生虫病,它可引起象皮肿、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引起人类感染的丝虫有多种,但和皮肤科有关的主要有斑氏及马来丝虫病。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皮肤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皮肤
    多发人群:青壮年,男性
    是否传染:有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 愈 率:经过系统治疗后95%治愈
    治疗周期:1-3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 —— 5000元)
    疾病症状:淋巴结肿大,关节疼痛,发炎
    相关检查:微丝蚴
    并发症:贫血
    治疗药品:盐酸左旋咪唑片,盐酸左旋咪唑宝塔糖,伊维菌素胶囊
  •   一、发病原因

      主要由丝虫成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而引起。

      二、发病机制

      健康人如被带有成熟丝虫的蚊子叮咬,便可感染丝虫病。微丝蚴通过母体逸出透过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白天停留在肺和其他脏器毛细血管中,午夜进入血流。成虫引起嗜酸粒细胞和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破坏淋巴管导致永久性瘢痕,阻碍淋巴回流。

  • 皮肤丝虫病一般治疗

      一、治疗

      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和抬高患部,按病情给予对症处理。

      乙胺嗪(海群生)治疗微丝蚴十分有效,但对成虫效果略差。剂量4~6mg/kg/次,成人剂量为200mg/次,每天3次,饭后服,连服1周。或2mg/(kg·d),分3次服,连服1~2周,如有反应可加用复方乙酰水杨酸(复方阿司匹林)或泼尼松内服,亦可与卡巴胂合用,卡巴胂每天0.25~0.5g,分2次服。

      对象皮肿应保持清洁,防止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避免外伤。对下肢象皮肿,轻者可用弹性绷带,以增加局部淋巴及静脉回流,晚期严重者可酌行物理疗法或外科手术切除部分肥厚的皮下组织。对鞘膜积液可行外科手术。

      局部治疗:如下肢或阴囊的象皮肿,轻者可外敷中药铁箍软膏或鞭蓉膏。

      二、预后

      慢性期主要为淋巴管阻塞后的表现。可有淋巴结肿大、淋巴管曲张、鞘膜积液、乳糜尿、乳糜腹泻、乳糜腹水、象皮肿,后者为晚期丝虫病最突出的表现。

  •   1、防蚊灭蚊

      切断传播的途径,消灭蚊虫孳生地。在多蚊季节最好使用蚊帐;户外作业时,注意要涂抹防蚊油、驱蚊灵及其它驱避剂等在暴露部位的皮肤,头部可用棉线浸渍701防蚊油制成的防蚊网。

      2、普查普治

      在夏季对流行区1岁以上人群进行普查,要求95%以上居民接受采血;及早发现患者和带虫者,及时治愈,既保证人民健康,又减少和杜绝传染源。冬季对微丝蚴阳性者或微丝蚴阴性但有丝虫病史和体征者进行普治。

      3、流行病学监测

      加强对已达基本消灭丝虫病指标地区的流行病学监测。在监测工作中应注意:①对原阳性病人进行复查复治;对以往未检者进行补查补治;同时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发现病人,及时治疗直至转阴。

      ②加强对血检阳性户的蚊媒监测,发现感染蚊,即以感染蚊户为中心,向周围人群扩大查血和灭蚊,以清除疫点,防止继续传播。

      4、保护易感人群

      在流行区采用海群生食盐疗法,每公斤食盐中掺入海群生3g,平均每人每日16.7g食盐,内含海群生50mg,连用半年,可降低人群中微丝蚴阳性率。

  • 皮肤丝虫病一般护理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病人的主观积极性,保持乐观精神,避免紧张情绪。

      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注意生活的规律性。

      合理饮食,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发物。

  • 皮肤丝虫病饮食原则

      1、嗜皮菌病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饮食以清淡为宜,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多饮开水。

      2、嗜皮菌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限制脂肪,蛋白饮食。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