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柯萨奇病毒疹(coxsackie virus eruption)是由柯萨奇病毒(CV)所致。
二、发病机制
柯萨奇病毒疹(coxsackie virus eruption)是由柯萨奇病毒(CV)所致。它是1948年由美国柯萨奇村暴发脊髓灰质炎而命名。柯萨奇病毒分A、B两组,A组主要使新生鼠产生骨骼肌损害;B组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及内脏损害。与皮肤病有关的常见损害有以下几种。
1.柯萨奇A组病毒疹
(1)柯萨奇A9。
(2)柯萨奇A4。
2.柯萨奇B组病毒疹 COX B1,3,5多见。
(1)柯萨奇B1。
(2)柯萨奇B3。
(3)柯萨奇B5。
柯萨奇病毒疹一般治疗
一、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一般对症处理。重症可用干扰素。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应强调一般及支持疗法,可试用利巴韦林或干扰素。新生儿心肌炎的进展迅速,应给氧及保持安静,出现心力衰竭时及早采用快速洋地黄疗法。给予适当的抗菌药物以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有惊厥及严重肌痛者给予镇静剂或普鲁卡因局部封闭,麻醉剂如吗啡、哌替啶等不宜轻易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成人10~20mg/d,继改为泼尼松,20~40mg/d,疗程1个月以上)可考虑用于心肌炎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如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心包炎患者,可望取得一定效果。鉴于此激素可抑制机体免疫功能,有利于病毒的复制,因此一般病例不宜采用。
二、预后
一般预后良好。即使病情较严重的脑膜炎、脑炎,大多数病例也于数天内迅速康复,仅少数患者的病程迁延数周之久。肌力减退虽较多见,但也迅速恢复。只有约5%的脑膜炎病例可有肌紧张和智力低下的后遗症。婴幼儿的全身性感染、心肌炎、肺炎等的预后较差,病死率也较高。新生儿严重感染的病死率可达80%~90%。年长儿及青壮年发生心肌炎时的预后较好,大多数患者经适当治疗后完全痊愈;小部分转为慢性,病情有起伏或有反复发作,其中个别病例出现进行性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心律失常等,并易有栓塞并发症。
由于肠道病毒血清型过多(有近70个型),因此未能制成有效可行的疫苗,预防措施的效果远逊于脊髓灰质炎。
柯萨奇病毒疹一般护理
一、营养合理:食物应当尽量做到多样化,粗细粮搭配均衡。多吃豆类,蘑菇类食物。
二、营养丰富:多吃营养丰富,好吸收,好消化的食物,多吃高蛋白、多维生素、低动物脂肪食物。
三、新鲜清淡饮食:不吃陈旧变质或刺激性的东西;提倡多食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蔬菜;选择口味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可适当多喝酸奶,蘑菇汤,海带汤,黄花鱼汤。
四、少食发性、刺激食物:少吃牛羊肉,狗肉,鸡肉,鱼虾等发性食物,不吃煎炸熏烤的食物,不吃味重的食物。忌烟、酒,不吃辛辣、粗糙的食物。
柯萨奇病毒疹饮食原则
注意休息,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同时伴有发热、咽痛等,可煎服诸如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贯众、虫蜕之类的中药。病毒疹除了药物治疗外,饮食调理极为重要。
病人要多食:
1、大量温热水。
2、绿叶蔬菜与红萝卜,以摄入β~胡萝卜素。
3、柑桔类蔬菜和水果,以摄入维他命C。
忌食辛辣温热食物:酒、烟、生姜、辣椒、羊肉、牛肉及煎炸食物等辛辣温热之品,食后易助火生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