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老年人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是指发生在希氏束分叉以下的束支、心肌传导纤维、心室肌的快速性心律失常,Wellens将其定义为:频率超过100次/min,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自发性室性电除极活动,包括单形非持续性和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以及多形室性心动过速。如果是心脏电生理检查中程序心脏电刺激所诱发的室性心动过速,则必须是持续6个或6个以上的快速性心室搏动(频率>100次/min)。室性心动过速可以起源于左心室及右心室,持续性发作时的频率常常超过100次/min,并可发生血流动力学状态的恶化,可能蜕变为室扑、室颤,导致心源性猝死,需要积极治疗。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心血管内科,老年科
    疾病别称:老年室性心动过速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心脏
    多发人群:爱生气的中老年人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中医药物治疗、西医药物治疗
    治 愈 率:30%
    治疗周期:1-7天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2000——3000元)
    疾病症状:心慌,胸闷,恐惧
    相关检查:心电图,血压测量
    并发症:猝死
    治疗药品:盐酸胺碘酮片,盐酸莫雷西嗪片,盐酸胺碘酮片
  •   一、发病原因

      根据持续时间室性心动过速分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间大于30s)及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间小于30s)。另外还可根据有无器质心脏病、室速的心电图形态、室速的起源部位及预后分类。

      1.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室速

      (1)原发性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限制性心肌病均可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原发性心肌病患者的心肌内心肌细胞坏死、纤维化、病变。心肌失去正常结构及形态,使传导发生障碍形成折返,引起室性心动过速发作。该室速为多束支折返型室速,其起搏点常在左室,激动由左束支逆传至希氏束,右束支参与折返而呈逆传阻滞。Huang等进行长程心电图监测发现,1/3左右的患者有各种不同形式的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其发生机制主要为儿茶酚胺水平的增高等。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长程心电图监测,发现其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为19%~50%,可表现为非持续性或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速可导致室颤,是晕厥和猝死的直接死因。限制性心肌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较常见,其病理改变是心内膜及心内膜下有数毫米的纤维性增厚,心室内膜硬化,常累及心室流入道和心尖部,并可扩展到心室乳头肌、腱索、二尖瓣和三尖瓣的后叶。常见于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仅有散发病例。在心肌病中,有一种称为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全(ARVD)的右室心肌病,以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右心室扩大为基础表现。患者心电图的右侧胸导联(V1、V2)可见倒置的T波和弥漫心肌受损的表现。心动过速的心电图呈左束支阻滞图形,Ⅰ导联为R型。室速起源于右室流出道时,电轴右偏;室速起源于右室心尖部或心底部时,电轴极度左偏。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时往往是单源性的,有人认为这是与特发性室速及Brugada综合征的区别点。

      (2)冠心病:

    各种类型的冠心病如急性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心绞痛或无痛性心肌缺血等均可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急性心肌缺血可造成缺血区心肌激动延迟所诱发的折返活动。陈旧性心肌梗死则常为梗死边缘瘢痕区心肌构成的折返。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的病理基础,主要为显著的室壁运动异常、左心室室壁瘤形成和显著的左心室功能减退。

      (3)二尖瓣脱垂:

    室速起源于乳肌及瓣环,常由折返引起,多为单形性室速。多形性室速多由自律性增高或触发活动所致,被认为是引起心脏性猝死的机制。

      (4)心肌炎:

    常常是室性心动过速的常见原因。

      另外,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也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室性心动过速。

      2.无器质性心脏病性室性心动过速

      (1)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如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低镁血症及酸中毒等常引起室性心动过速,若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则更易发生室速。

      (2)药物和毒物作用:

    如洋地黄类药物、抗心律药物奎尼丁、拟交感胺药物、青霉素过敏等。

      (3)特发性室速:

    是指在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性心动过速。在室性心动过速的总数中约占10%(7%~56%)以青壮年居多,病人可能存在心脏病,特发是相对而言。

      二、发病机制

       1.折返机制

    折返是指冲动在激动某一节段心肌组织后返回,再一次激动该节段组织。折返的形成必须具有折返环、传导途径的一部分存在单向阻滞、另一部分传导速度缓慢3个条件。与折返有关的室性期前收缩通常比较稳定,联律间期固定。室性心律失常多由折返机制所致,分为大折返及微折返。缺血心肌组织引起的折返属于大折返。心肌坏死后形成的大块瘢痕组织,本身无电活动及传导能力。但瘢痕组织周围与缺血心肌形成复杂交织,致使传导缓慢和不应期离散,激动可环绕瘢痕组织运动而形成的环形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微折返是心室内最常见的折返。

      2.触发活动

    触发活动(tiggered activity)产生于心肌纤维的后除极,这种后除极可以发生在复极时(早期后除极),也可以发生在复极完成之后(晚期后除极)。早期后除极发生在复极过程中,晚期后除极发生在复极完成或接近完成后。

      (1)早期后除极:

    心肌动作电位在0极上升之后,尚未完全复极之时,即在平台相或第3相,膜电位振荡达到阈电位,触发另一动作电位即为早期后除极。

      (2)晚期后除极

      3.自律性增强

    自律性是由舒张期除极、速率、阈电位和最大舒张期电位三者决定。包括正常自律性增强和异常自律性增强。引起增强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动作电位4相去极化增强,在心肌损伤、缺氧、洋地黄过量、低血钾及一些药物作用都可引起;二是静止膜电位下降所致。

  • 老年人室性心动过速一般治疗

      一、治疗

      室性心动过速大多发生在心脏病人中,可造成严重后果,增加病死率。需要采取治疗措施,立即终止室性心动过速的发作。

       1.室性心动过速的药物治疗

    终止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首选的方法是立即静脉注射抗心律失常药物,对于单形型室性心动过速或QT间期正常的多形型室性心动过速,一般采用药物治疗,静脉注射。①利多卡因50~100mg;②胺碘酮150~300mg;③普罗帕酮70mg,选择其中之一,有效则可继续滴注上述药物。多形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处理方法类似于单形型,但要仔细寻找可能存在可逆性原因,例如药物副作用和电解质紊乱,特别是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多发生在Q-T间期延长时。治疗除针对病因外,可采用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静注,或快速人工心脏起搏,忌用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等。静脉给予大剂量硫酸镁(如4h内给5g),对低血镁及血镁正常的难治性室速和室颤、尖端扭转型室速、洋地黄中毒病人均有效。对没有洋地黄中毒的病人使用镁制剂可能产生低血钾,所以同时需要补钾。

      2.室心动过速的非药物治疗

      (1)直流电复律:

    原理是使折返环内所有的细胞均被去极化后,产生了心电的同一性,折返环也就不复存在。大量实践证明,直流电复律是终止室性心动过速十分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在许多情况下应作为首选措施,方便且效率高。

      (2)射频电消融术:

    目前主要用于治疗特发性室速,束支折返性室速等,手术并发症少,并可以根治室速。对于并发心脏结构性病变,如扩张型心肌病,心动过速的起源点常是较弥漫性的病变,射频消融比较困难,对于心肌梗死后的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有一定效果。

      (3)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能立即有效地终止室性心动过速的发作,而且是迄今为止降低心脏性猝死的最有效手段,但价格昂贵。

      (4)外科手术:

    对于一些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可行外科手术治疗,如室壁瘤切除术,部分切除扩大的左心室等。

      (5)程控心脏电刺激:

    是终止室性心动过速有效而快捷的方法,主要包括程控期前刺激和超速抑制。一般来讲,使用程控电刺激的室性心动过速频率不宜太快,血流动力学状态也应较为稳定。当室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时,用程序心脏电刺激将室性心动过速终止后,用合适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避免频繁的心脏电复律。

      二、预后

      良性心动过速预后良好。恶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发作时频率常常超过100次/min,几乎都有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蜕变为室扑、室颤、导致心源性猝死。

  • 老年人室性心动过速预防

      室性心动过速是十分严重的心律失常,必须进行预防,应努力寻找及治疗诱发与维持室性心动过速的各种可逆性病变,例如缺血,低血压与低血钾等,治疗心衰有助减少室速发作的次数,窦性心动过缓或房室阻滞时,心室率慢,易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可给予阿托品治疗,或应用人工心脏起搏。

      关于药物预防治疗的选择:Ⅰ类抗心率失常药物抑制室性心律效果较好,但不能预防猝死,长期应用可增加死亡率,不能作为预防药物,Ⅱ类β-受体阻滞药抑制室性心律失常作用不强,但却有明显降低病死率,降低心脏骤停及猝死,Ⅲ类药物有抗心律失常抗心室颤动作用,抗心肌缺血作用,并预防猝死,延长生命,因此,对预防室性心律失常有效,其代表为胺碘酮,Ⅳ类钙拮抗药的维拉帕米及地尔硫卓对预防维拉帕米敏感性室速发作有效,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与埋藏式心室或心房起搏装置合并,治疗室性心动过速。

  • 老年人室性心动过速一般护理

    老年人室性心动过速护理

      1、心理护理

    要鼓励患者调整心态,坚定战胜疾病信心,保持乐观的情绪。医护人员要满腔热情,使其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从而能够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

      2、饮食护理

    进半流质饮食,饮食要清淡、易消化、产气少、含适量维生素和纤维素,一定要避免过饱和便秘。

  • 老年人室性心动过速饮食原则

    老年人室性心动过速饮食

      老年人室性心动过速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饮食要清淡而富于营养。烹调要用植物油,减少胆固醇的摄入量。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饮食要适量,不宜过饱。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老年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是指发生在希氏束分叉以下的束支、心肌传导纤维、心室肌的快速性心律失常,Wellens将其定义为:频率超过100次/min,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自发性室性电除极活动,包括单形非持续性和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以及多形室性心动过速。如果是心脏电生理检查中程序心脏电刺激所诱发的室性心动过速,则必须是持续6个或6个以上的快速性心室搏动(频率>100次/min)。室性心动过速可以起源于左心室及右心室,持续性发作时的频率常常超过100次/min,并可发生血流动力学状态的恶化,可能蜕变为室扑、室颤,导致心源性猝死,需要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