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上腔静脉受阻的原因有如下几种:血栓形成、纤维化、外部压迫、肿瘤侵犯等,有良性疾病和恶性疾病之分。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常在肿瘤压迫浸润等因素的基础上发生。可以看出,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是肺癌,尤其是小细胞肺癌,其次是淋巴瘤,而其他肿瘤少见。
(二)发病机制
上腔静脉位于上纵隔内,其壁很薄且柔软,血管壁受压易引起血管腔变窄而血流受阻。上腔静脉周围被较硬的器官组织包绕,有胸腺、主气管、右支气管、主动脉、头臂动脉、肺门及气管旁淋巴结。这些结构的任何一部分膨胀均可压迫上腔静脉。上腔静脉是头、颈、上肢、上胸部血流回流的主干。当该血管受压可导致这些区域静脉压升高和淤血,继而发生上肢水肿,胸腔和心包渗出,甚至气管水肿,脑水肿,以及心搏出量减小,伴有意识改变、视力下降、头痛等症状。若上腔静脉受压过久,则可导致局部血栓形成,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在缓慢的受阻过程中,可发生乳房内侧、脊柱、奇静脉、胸廓的侧支循环形成,表现出特征性胸壁浅静脉怒张。
老年人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一般治疗
(一)治疗
有一些学者认为,小细胞肺癌和恶性淋巴瘤致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较为多见,迅速进行放疗或化疗可缓解症状,甚至疗效极佳,对这些肿瘤行放疗或化疗72h之后,肿瘤坏死明显,治疗后再活检常难做出正确诊断。因此,对这些敏感的肿瘤还是争取明确诊断之后再施行治疗。
对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可采用化疗、放疗以及抗凝和外科治疗,前两种方法最常用。首先用姑息措施,卧床时头抬高,应用激素和利尿剂有一定效果。对小细胞肺癌和恶性淋巴瘤引起的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可采用化疗,用氮芥或某些联合化疗大剂量突击方案多可收效。其他对化疗不敏感的肿瘤所致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放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放疗总量30~50Gy,几乎90%的病人经3周放疗后自觉症状改善,甚至完全缓解,但缓解时间短,易复发。放疗后上腔静脉可水肿、穿孔以及纵隔纤维化,但少见。放疗失败可能提示存在血栓形成阻塞。对良性疾病引起的(包括良性肿瘤)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可考虑外科治疗或支架治疗(stent therapy)。总之,恶性肿瘤合并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要根据病因选择治疗手段。
(二)预后
90%的病人经3周放疗后,自觉症状改善等,甚至完全缓解,但易复发。
早发现,早治疗,预防并发症。
老年人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饮食原则
老年人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