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老年人梗阻性肾病

    梗阻性肾病(obstructive nephropathy)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尿路任何部位的梗阻,导致梗阻上方压力增高,产生肾实质损害及功能障碍。它是急性和慢性肾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也是反复发作尿路感染常见的诱发因素。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泌尿外科,老年科
    疾病别称:老年梗阻性肾病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老年人群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药物治疗
    治 愈 率:30%
    治疗周期:3个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0--70000
    疾病症状:乏力,硬化,肛门括约肌松弛
    相关检查:尿渗透压,尿素
    并发症:血尿
    治疗药品:注射用头孢拉定
  •   一、发病原因

      引起梗阻性肾病的原因很多,其分类的方法亦有多种,目前多数学者主张按病因进行分类,即按梗阻部位的病因分为腔内性、壁内性及壁外性。

    根据不同病因,病变可以为单侧或双侧。

      二、发病机制

      任何病因引起的梗阻性肾病,均可导致梗阻肾结构和功能性病变;梗阻1周,肾内变化都属可逆性病变,当梗阻解除后肾小球滤过率(GRF)能恢复到梗阻前的2/3;如果梗阻4周后解除,则GRF仅能恢复到原来的20%~25%;若完全性梗阻超过4~6周,则造成不可逆的肾脏结构和功能的破坏。两侧完全性梗阻,可发生肾急性肾衰。

      在梗阻的早期,肾盂及输尿管壁肌肉代偿性肥厚,肾脏水肿出血,若梗阻继续存在或加重,由于肾内压力持续增高,组织受压,血流减少,导致肾内细胞坏死;4~8周后,表面呈紫蓝色,体积明显萎缩,切面可见楔形充血坏死或缺血瘢痕,髓质几乎完全破坏,皮质变薄而成为硬化环。镜下可见集合管、远、近曲小管萎缩坏死,间质慢性炎症,肾小球变性,结果与肾小球硬化相似。

      尿路梗阻后,尿液仍继续生成,使泌尿系统内压力持续增高,梗阻近端尿路扩张。当泌尿系内压力接近肾小球滤过压(0.8~1.6kPa)后,肾小球滤过率越来越低。在早期,可通过一系列代偿机制维持内环境的平衡。

      1.肾组织代偿性肥大和增生。

      2.尿液回流吸收,途径为:①肾盂→淋巴回流;②肾盂→静脉回流;③肾盂→肾小管回流。

      3.肾对抗平衡 当一侧肾积水,肾功能受到损害时,对侧正常肾可代偿肥大;若梗阻侧肾积水解除,肾功能得到恢复,则肥大侧肾脏又缩小,这种现象为对抗平衡。若梗阻时间过长,肾组织已严重破坏,其肾功能难以恢复。

      4.梗阻后的肾功能 尿路梗阻对肾功能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梗阻的程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梗阻肾可通过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使GFR下降,又可直接引起。肾小管功能的障碍。

  • 老年人梗阻性肾病一般治疗

      一、治疗

      诊断确立后,应及时针对病因治疗,尽早解除梗阻,防治感染,纠正水与电解质平衡,保护肾功能。

      1.解除梗阻 针对不同病因、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尿路梗阻,采取不同方法解除梗阻。

      (1)尿路结石:任何部位的结石,若直径<5mm时,有可能排出。中西医结合疗法总的原则是排石、溶石、碎石、取石。

      排石方法应口服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方药,每于服药后半小时,再加服阿托品0.6~0.9mg,并反复作下跳动作,可提高排石率。溶石方法是口服溶石鹅去氧胆酸(CDCA)与熊去氧胆酸(UDCA),服后0.5~2年的溶石率分别为34%和33%。若结石直径>5mm和(或)经上述方法治疗无效,或肾积水严重者,当果断行体外震破碎石或手术取石。

      (2)前列腺肥大:前列腺增生肥大,是老年男性下尿路梗阻的常见病因,若造成不完全性梗阻,可先行保守治疗。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西药有α受体阻断剂、5α还原酶抑制剂、激素(抗雄酮)等。此外,特拉唑嗪(高特灵片)口服效果明显。物理性技术有经膀胱镜置入钛镍合金支架于后尿道,起支撑、扩张作用,以解除梗阻。用上述方法无效或梗阻进行性加重者,应及时行前列腺摘除术,以彻底解除梗阻。

      (3)输尿管周围粘连:慢性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腹腔结核、非特异性结肠炎和(或)肠道炎症、阑尾穿孔以及腹部放疗等,均可导致后膜纤维化、输尿管粘连,是造成输尿管梗阻的常见原因。早期可用皮质激素缓解因粘连所致的梗阻。中药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佐以清热利湿。若粘连不能缓解,肾积水加重者,可行输尿管松解术,亦可手术中放置输尿管支架。

      2.防治尿路感染 尿路梗阻患者极易并发尿路感染,故应尽早解除梗阻。各种检查要严密无菌操作。对已并发尿路感染者,取清洁中段尿或膀胱穿刺尿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恰当的非肾毒性抗生素治疗。

      3.梗阻后的治疗 尿路梗阻解除后,数小时至1日内即开始多尿,一般4天内自行缓解,重者可延续1~2周。每天尿量达3000~4000ml,个别可达10000ml以上,极易导致脱水、电解度失衡及低血压状态,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意外。若梗阻解除后3~4个月仍无明显多尿者,表示已发生不可逆性肾衰,应按慢性肾功衰处理。若完全性尿路梗阻短期内形成急性肾后性肾衰,应果断行肾盂造瘘或行临时性血液净化治疗,以保护肾功能,为进一步根治梗阻性肾病赢得时间。

      二、预后

      老年人合并肾功能衰竭时,一般预后不良。

  •   针对病因积极治疗,内科治疗无效时,应尽快手术。

  • 老年人梗阻性肾病一般护理

      1、病人应卧床休息,可适当活动,避免过度劳累。对病情较重,心功能衰竭及尿毒症脑病的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

      2、应给予低蛋白饮食。适宜的饮食可减少蛋白质分解产物的产生,防止体内蛋白质的消耗。从治疗效果的角度来看,应达到维持病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感染、降低机体的分解代谢,从而减轻氮质血症、酸中毒及高钾血症。饮食应以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蛋白饮食为宜,总热量必须满足机体需要,以免造成负氮平衡。

  • 老年人梗阻性肾病饮食原则

      (1)忌咖啡、可可等兴奋性饮料。

      (2)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3)忌霉变、油煎、肥腻食物。

      (4)忌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