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老年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degeneration of spinal cord)是由于维生素B12缺乏所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通常与恶性贫血一道发生。主要病变在脊髓后索和侧索,临床表现为深感觉障碍,感觉性共济失调及痉挛性瘫痪,并伴有周围性感觉障碍。有学者认为本病的损害并不限于脊髓,视神经及大脑半球也可发生。而且脊髓的损害也不仅限于后索和侧索的传导束系统,脊髓白质都可发生病变。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神经内科,老年科
    疾病别称:老年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老年人亚急性脊髓混合变性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脊髓
    多发人群:老年人群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 愈 率:30-40%
    治疗周期:3-5年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
    疾病症状:反应迟钝,抑郁,步态不稳
    相关检查:MRI,维生素B12,脊柱MRI
    并发症:贫血,视神经萎缩
    治疗药品:注射用盐酸克林霉素,巴氯芬片,三维B注射液
  •   一、发病原因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spinal cord)是由于维生素B12(Vit B12)缺乏所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在老年人中多与恶性贫血伴发。常见病因为:Vit B12吸收障碍,如胃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缺乏(自身免疫反应、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切除术后等);小肠疾病(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回肠切除等);饮食中摄入不足;药物妨碍吸收(新霉素等);运钴胺蛋白缺乏;寄生虫病等。

      二、发病机制

      依赖Vit B12的甲硫氨酸合成参与神经髓鞘生成,故Vit B12缺乏能造成中枢及外周神经的髓鞘脱失和变性;Vit B12也影响类脂质代谢,类脂质代谢障碍可导致神经髓鞘肿胀、断裂,引起轴突变性;Vit B12是DNA和RNA合成时必需的辅酶。它的缺乏导致RNA合成不足,RNA是神经细胞胞质所需的核蛋白,它合成不足可致神经轴突变性,特别易累及长轴突的脊髓后索、侧索,而DNA合成不足,则影响骨髓和胃黏膜的细胞分裂而产生贫血和胃肠道症状。

  • 老年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一般治疗

      一、治疗

      本病如不经过治疗常在数年内死亡。但是如果在发病后2~3个月内积极治疗可望完全恢复。所以应争取早期诊断和治疗。一旦确诊,应立即给予大剂量维生素B12治疗。一般使用维生素 B12 200~500μg每天肌内注射1次,连续2周,以后改为200μg/次,每周1次,症状好转后改为维持量,每3~4周50μg,以防复发。维生素C与维生素12合用可提高疗效。在开始2个月内,当红细胞计数逐步增长时,应该辅以铁剂:硫酸亚铁片0.3~0.6g,3次/d;或10%枸橼酸铁胺溶液口服,每次10ml,3次/d;亦可用右旋糖酐铁注射剂,每次50~100mg肌内注射,隔1~3天注射1次。过去认为叶酸可加重神经系统症状,禁忌使用。现在多数学者认为,对于恶性贫血的患者,可将叶酸与维生素B12合用,叶酸剂量为5~10mg口服,3次/d。

      二、预后

      本病如不经治疗常在数年内进到死亡,发病后2~3个月积极治疗却常可获和完全恢复。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决定本病预后的关键。

  •   若有明显神经系统症状者,不主张使用叶酸治疗,食用新鲜动物肝脏也有助于治疗,此外,理疗,针灸,体疗均有助于改善症状。疾病的预防主要为针对病因的预防,如改善膳食结构,纠正营养不良,多进食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并应戒酒;尽快治疗胃肠等可导致吸收障碍的疾病。

  • 老年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一般护理

      1、纠正便秘,保持尿、便通畅。

      2、指导、鼓励多食富含B族维生素食物。

  • 老年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饮食原则

      饮食方面,应注意平衡饮食的重要性,了解正确烹饪方法。药物治疗方面,强调早期、规律、足量用药的必要性。对于肢体活动受限的患者,可予以针灸、理疗及相关康复锻炼。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

      对于肢体功能受累的患者,应加强其安全防护。另外对于治疗效果欠佳者,应尤其注意患者情绪改变,积极与患者沟通,必要时予以心理干预。

老年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老年人亚急性脊髓混合变性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degeneration of spinal cord)是由于维生素B12缺乏所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通常与恶性贫血一道发生。主要病变在脊髓后索和侧索,临床表现为深感觉障碍,感觉性共济失调及痉挛性瘫痪,并伴有周围性感觉障碍。有学者认为本病的损害并不限于脊髓,视神经及大脑半球也可发生。而且脊髓的损害也不仅限于后索和侧索的传导束系统,脊髓白质都可发生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