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常见病因有:
1.急性右室心肌损害:急性大面积右室梗死。
2.急性右室后负荷增高:如急性大片肺梗死。
3.急性右室前负荷增高:如大量快速静脉输血、输液。
二、发病机制
1.正常右室功能 肺循环的维持有赖于正常的左室功能,右室的主要功能不是维持肺循环,右室仅起辅助泵作用。正常的左室功能可保持较低的左房压力,使血液在右室的辅助泵作用下,通过低阻力、路程短、低压力的肺循环到达左心室,以保持较低的中心静脉压和体循环静脉系统的回流。
2.急性右心衰竭的病理生理 ①急性右心衰竭可致左室充盈不足,引起左室排出量下降致低血压或休克。②由于动脉压急剧下降,可反射引起肺血管收缩,肺循环阻力增高,从而进一步降低左室充盈压,形成恶性循环。③急性右心衰竭时的急性右室扩张:是由于右室壁薄,顺应性大,当其收缩力急剧减低或急性右室前后负荷增高时,右室可扩张到原容量的2倍,以维持其正常的舒张末压。④当右室代偿不全时,可出现右室舒张末压增高和周围静脉压增高,出现体循环静脉淤血。
急性右侧心力衰竭一般治疗
一、治疗
与急性左心衰竭不同,急性右心衰竭的病因治疗十分重要。由于发病原因不同,尽管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但临床处理截然不同。
1.急性右室梗死 急性右室大面积梗死伴急性右心衰竭的特点是:右室收缩压减低,急性右室扩张,心包内压相应增高,致左室舒张末容量及心排出量减少,严重时可出现急性体循环脏器淤血。
(1)扩容治疗:快速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以提高右室到左房的血流压力梯度,特别是在急性右室扩张时,可使血液通过低阻力的肺血管床,增加左室的舒张充盈,以提高心排出量和恢复动脉血压。肺楔嵌压如在1.9~2.4kPa(14~18mmHg)时适合扩容,可按20ml/min速度静脉滴注,直至血压回升和低灌注症状改善或右房压力>2.4kPa(18mmHg)。
(2)禁用利尿药:因利尿药有可能加重循环障碍和左室的低排。
(3)如同时存在广泛左室梗死而左室充盈压和左房压明显增高者,则不宜盲目扩容而招致急性肺水肿。此时若动脉血压不低,可小心给予血管扩张药,同时扩容。常用硝普钠10~50µg/min,用量不宜太大。
(4)在充分提供前负荷(扩容)而血压仍低者,可给予多巴酚丁胺[5~15µg/(kg·min)]或多巴胺[1~10µg/(kg·min)]静脉滴注。
2.急性大块肺梗死
(1)吗啡5~10mg或哌替啶(度冷丁)50~100mg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止痛。
(2)吸氧:鼻导管或面罩给氧6~8L/min。
(3)溶栓治疗:一旦确立诊断,应尽早给予溶栓治疗。常用尿激酶20万U/h加5%葡萄糖液20ml在10min内静脉注射,继之以20万U/h静脉滴注,维持12~24h;或用链激酶25万U加5%葡萄糖液20ml静脉注射或肺动脉内注射,继以10万U/h静脉滴注,维持12~24h。用药期间监测血凝指标。停药后应继续肝素治疗。
(4)肝素治疗:首剂1万U静脉注射,以后按1000U/h持续静脉滴注。用药期间监测凝血酶原时间,使之延长至正常对照的1.5~2倍。持续滴注5~7天,停药后改用华法林口服数月。
经内科治疗无效的危重病人(如休克),若经肺动脉造影证实为肺总动脉或其较大分支内栓塞,可在体外循环下紧急早期切开肺动脉摘除栓子。
二、预后
急性右心衰的预后取决于其原发病,如为急性肺梗死起病急、病死率较高,预后差。肺梗死患者大多死于急性右心衰、休克等。
1.要纠正病因和诱因 根据国外的资料有80%~90%肺栓塞患者并发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而DVT的易患因素与长期卧床和不活动,手术和其他创伤引起血流淤滞,静脉血管损伤和高凝状态有关,因此,对长期卧床、年龄较大的患者,要适当增加活动,积极治疗创伤。对于急性右室梗死的预防则要积极预防冠心病,控制冠心病的易患危险因素。
2.在临床可能产生右心衰竭的疾病治疗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期发现右心衰的症状和体征,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
急性右侧心力衰竭一般护理
1.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疲劳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合,可更好的恢复。
2.继续服用药物,做好护理。
3.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要恐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急性右侧心力衰竭饮食原则
急性右侧心力衰竭的食疗方:鲤鱼一条500克左右,去鳞杂内脏,赤小豆100克,肉桂5g,陈皮10g,桃仁10g,杏仁10g,草果3g,生姜10g,其它调料若干,尽量不放盐和酱油,一起煮到豆烂为止,吃肉喝汤。此方法可以理气活血平喘强心利水,对慢性心力衰竭有比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鲫鱼也是可以的,但其补养作用强,但利水作用不如鲤鱼。
如果兼有心绞痛,可以用黄鳝、泥鳅代替鲤鱼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