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当踝关节跖屈位时,小腿突然受到强有力的向前冲击力,可致踝关节后脱位。当踝关节背伸位,自高处坠落、足跟着地,可致踝关节前脱位,当压缩性损伤使下胫腓关节分离时,可致踝关节上脱位。
二、发病机制
1.踝关节后脱位 由于踝穴前宽后窄,踝关节跖屈位时,小腿突然遭受强有力的向前冲击力,踝关节前方韧带较软弱,又无像跟腱一样的肌腱保护,使距骨脱至踝穴的后方。这种后脱位,可合并有一侧或两侧踝骨折,或胫骨后唇骨折(后踝骨折)。极少数的无骨折,只有韧带撕裂伤。可见内外踝由于距骨被强力脱出,而出现分离现象。
2.踝关节前脱位 足在强力背伸位时,如自高处坠落、足跟着地,致胫骨下端前唇骨折,距骨向前滑出,形成前脱位。由于这种背伸位受伤的姿势在日常生活中不多见,故此种脱位罕见。
3.踝关节向上脱位 在压缩性损伤下胫腓关节分离,距骨向上突入胫腓骨间。此类脱位罕见,多伴有胫骨下端粉碎骨折及腓骨骨折。
踝关节脱位一般治疗
一、治疗分类
1.踝关节后脱位的治疗
应立即在腰麻或硬脊膜外麻醉下复位。复位方法是先屈曲膝关节,再行足跖屈牵引,当距骨进入踝穴后,即背伸踝关节,并用长腿石膏固定5周。合并有严重骨折按踝关节骨折处理。
2.踝关节前脱位的治疗
伤后立即在麻醉下复位,屈膝关节、足背伸,进行牵引,当距骨与胫骨前下唇解脱,即推距骨向下向后复位。复位后,用长腿石膏固定足在跖屈位3周,后更换足踝背伸位石膏再固定2~3周。若有严重骨折,固定时间共需8~12周。
3.踝关节向上脱位的治疗
要在良好麻醉下牵引复位。复位时膝屈曲,自大腿向上反牵引,握持足向下牵引,当距骨向下至踝穴时,胫腓骨便可复位对合。此时跖屈,背伸踝关节,以矫正踝关节前、后方移位。上短腿石膏,足在微背伸位,内、外踝要用力挤压使之对位。石膏在2周时更换,避免肿胀消失后石膏的相对松弛。若伤处软组织肿胀剧烈,复位失败或甚感困难者,可予手术开放复位。手术中对距骨体不需要作内固定,但周围韧带撕裂、断裂伤者必须修补;合并有踝部骨折者,骨折复位后须作相应可靠内固定。
手法复位大多可获成功,复位后固定患足于功能位。踝关节脱位复位后,踝部骨折通常亦同时复位,但若拍片显示踝关节骨折复位不理想时,可行开放性复位及内固定。
无特别预防,尽量避免外伤。
踝关节脱位一般护理
一、预后
踝关节脱位治愈后,由于周围韧带损伤,关节不稳,晚期出现骨关节炎,效果欠佳。
踝关节脱位饮食原则
一、适宜食物
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