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肝咳

    肝咳,病证名。咳则两胁痛,甚则不可以转动者。《素问·咳论》:“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诸病源候论·咳嗽诸病候》:“肝咳。咳而引胁下痛是也。”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中医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 愈 率:75%
    治疗周期:2-4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3000元
    疾病症状:胁部肿胀,咳嗽,肋骨痛
    相关检查:
    并发症:脑囊虫病,垂体性侏儒症,痰热咳嗽
    治疗药品:小柴胡颗粒,龙胆泻肝丸,乳结泰胶囊
  • 肝咳疾病病因

      肝咳是由于肝气郁结,肝气犯肺引发咳嗽

  • 肝咳辨证论治

    肝咳中医治疗

      在五脏咳嗽中,临床上最常见的为肝咳。因此,疏肝理气是治疗肝咳的重要方法。一般用疏肝理气、解郁化痰的药物效果比较理想,但是由于咳嗽有外感和内伤之分,因此治疗上,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外感咳嗽:祛邪之余重疏肝

      外感咳嗽是由于气候突变或调摄失宜,外感从口鼻或皮毛入侵,使肺气被束,肺失肃降,气机不畅,加之肝气郁结,疏泄功能失司,更加重肺气宣降的失调,加重咳嗽,甚至久咳不止,并伴有胸胁满闷疼痛,口干口苦,舌红苔薄白(黄),脉弦。

      治疗上,外感风热则辛凉解表,疏肝泻肺;外感风寒则辛温解表,温肺疏肝。

      二、内伤咳嗽:调养脏腑加暖肝

      内伤咳嗽一般是因为其他脏腑病情缠绵,久病体虚,累及肺腑,如脾虚湿盛的痰浊壅肺,肝阴不足引起的肝火犯肺,肾气虚弱的肾不纳气犯肺。

      治疗上,治病求其本,应从其本脏治疗,不可一味见咳止咳。

肝咳,病证名。咳则两胁痛,甚则不可以转动者。《素问·咳论》:“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诸病源候论·咳嗽诸病候》:“肝咳。咳而引胁下痛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