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本病病因不十分明确,相关发病因素有:原发者同被感应者之间关系;文化和环境因素;患者病前个性特点和遗传素质。
(二)发病机制
1.关于原发者同被感应者之间关系 大家公认,原发者和被感应者长期生活在一起,表现不寻常的密切人际关系,互相关怀,同情体贴,相亲相爱,甚至相依为命,有深厚的感情基础。两例患者不仅有共同的生活体验背景,而且还有共同的需要和愿望。原发者多为年龄较高,受过良好的教育和有较好的智慧,并具有坚强的人格特征。被感应者则处于顺从和依赖的位置,因而易被感应引起共鸣,在其心目中,原发者具有较高的威信和尊严。
2.文化和环境因素 被感应者的文化程度多偏低,两者共处的环境与外界交通阻隔且为偏僻地区,因之文化科普知识难以传人,有的还保留某些迷信观念。
3.病前个性特点 被感应者表现个性内向,具有脆弱性或易感素质,也可能有人格异常倾向。
4.遗传素质 总的来讲遗传成分不太明显。但某些病例提示,被感应者的家属成员中可有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病史,约占1/3。
感应性妄想性障碍一般治疗
治疗首先将患者与原发病例分开,即将双方隔离,转换环境,避免互相影响,防止妄想加剧,患者的妄想便可很快或逐渐消失。原发病例的治疗则视其诊断而定。有兴奋激动的给予抗精神病药治疗和心理疗法相结合治疗,必要时采用电抽搐治疗。
1.将被感应者与原发者隔离开来,防止相互影响,症状可自行缓解。
2.若症状在1~2周内未见好转,针对妄想内容可选用适宜的抗精神病药物,剂量不宜过大。
3.考虑到发病因素,对患者家庭成员还要进行家庭治疗;在环境方面也要适当安排,鼓励患者参加某些有益的社会活动,以消除环境隔离状态。
预防:作为家属亲友须注意的是,不要过多看望而干扰他的休息;无须出于好心而提及事情的经过及看法;不要没完没了的开导;尽量避免与事件有关的人与患者接触,减少或避免对事件的联想。重要的是创造一个宁静的环境让患者感悟和休息。若有寻死轻生、害人等危险意念,急送专科医生就诊或住院,至关重要。
感应性妄想性障碍一般护理
预后
原发者往往为慢性过程,病程有迁延趋势。被感应者病程相对较短(一般6~12个月)。当原发者症状缓解后,被感应者亦可逐渐痊愈。若将被感应者与原发者隔离,被感应者症状可随之减轻或消失。总的来讲,预后良好,不遗留人格改变或精神衰退。
感应性妄想性障碍饮食原则
一、感应性妄想性障碍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大黄汤
取生大黄30~60克,先用冷水浸泡川、时,煎煮2次,2次汤液混合,分早晚服用,半个月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
本方对火热亢盛的精神病伴大便秘结者疗效良好。幻觉妄想及打人骂人等症随着大便的通下逐渐消失。
2、清神饮:主要解决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便秘。
原料:猪心(半个)远志15g柏子仁15g合欢皮15g茯神20g钩藤15g石菖蒲12g莲子芯20粒郁金10g天麻6g天竺黄6g石决明20g。
制备:把全部用料放入锅内,武火煮滚,后用文火煲1小时30分。
二、感应性妄想性障碍吃哪些对身体好?
1、宜多食保肝食物,增加糖类、蛋白质和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
2、宜进食对大脑有益的各种食品,如瘦肉、鱼类、蛋类、奶类、香蕉、苹果等含胆碱物质的食物。
3、实证患者宜进食泻火通便饮食如绿豆汤、甘蔗汁、清凉饮料、多纤维蔬菜等。
三、感应性妄想性障碍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绝对禁止酒类及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葱、姜、大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