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
1、汗液排泄不畅(35%):
在下列情况下,易发生痱子:在高温潮湿季节,排汗功能尚未健全的婴幼儿、幼童及体胖多汗的成人或长期卧床病人等因汗液排泄不畅,汗孔阻塞而发病。
2、病理变化(30%):
痱子的发生有3个步骤:小汗腺导管的角质栓形成,导管破裂和汗液外渗至阻塞水平以下部位。导管阻塞水平决定了粟粒疹的类型,角层内的浅表角质栓引起白痱,导管恰好在角栓下方破裂,形成隆起的透明小水疱,顶部完全由角层细胞构成。表皮较深在部位的阻塞导致红色粟粒疹,此型可出现红斑和瘙痒,这是因为汗液损伤表皮细胞后释放的酶刺激皮肤感受器所致。表皮真皮交界处的汗管阻塞,使汗管真皮部的上端破裂,从而在浅层真皮内发生汗液潴留,导致深痱形成。
3、维生素A缺乏(20%):
此外维生素A缺乏患者,皮肤角质层增厚,汗腺导管因潴留的汗液而肿胀,致使汗孔变窄或阻塞。
痱子一般治疗
一、治疗原则
1.保持室内通风凉爽,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乾燥;
2.避免搔抓,勿用肥皂洗擦;
3.可服清热、利湿、解暑的中药或制剂;
4.可外用消炎、止痒制剂;
5.继发感染者可使用抗生素。
二、用药原则
1.痱子一般外用消炎止痒制剂即行;
2.可同时服清热解暑的中药或中药制剂;
3.有继发感染者可使用抗生素。
1.时保证每日用温水洗浴2~3次,以保持皮肤清洁,浴后擦上痱子粉。孩子从外边回来后不要用冷水洗浴,因为经冷水一浇,原先张开的汗孔会突然闭塞、汗液潴留,极易引发痱子或加重病情。
2.孩子生了痱子,切忌涂抹软膏或油类制剂。
3.避免烈日光照射。
4.勤更内衣,穿着宽松单薄布料衣服,这样就可以避免痱子的发生。
5.出现大面积痱毒,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痱子一般护理
平时注意皮肤清洁,勤洗澡,保持皮肤干燥,清洗后扑撒痱子粉可预防痱子发生。
1.室内要通风,尽量降低室温,保持凉爽及干燥,湿热的空气对痱子的消退不利。
2.勤洗澡,洗澡时要用温水,禁用热水烫洗,凉水也不好,禁用带刺激性的碱性肥皂。洗后要立即擦干。
3.涂痱子粉或爽身粉。这类粉剂多含滑石粉及氧化锌,主要作用是吸汗、干燥、清凉等。
4.得了痱子以后不要涂油膏,其使用后皮肤浸软,妨碍汗液蒸发。
5.勤更内衣,穿着宽松单薄布料衣服,这样就可以避免痱子的发生。
痱子饮食原则
可进食清凉解暑药膳,如绿豆糖水、绿豆粥、清凉糖水等。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浓茶、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