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
1.环境因素(30%):
钡矿开采、冶炼、制造、使用钡化合物过程中也都可接触钡。职业中毒主要由于呼吸道吸入引起,可有部分经咽入胃;非职业中毒主要由消化道摄食所致。液态可溶性钡化合物可经创伤皮肤吸收,如高温溶液灼伤皮肤,可吸收致中毒。
2.理化因素(45%):
钡中毒多属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如碳酸钡烘干炉维修时违反操作规程,淬火液爆溅灼伤皮肤,掉入硫化钡或氯化钡池内等。生活性钡中毒大多由误食引起,如将钡盐误作发酵粉、碱面、面粉、明矾等食入。
3.其他因素(25%):
钡的急性中毒多为误服引起。钡及其化合物侵入机体的机体的途径主要是呼吸器官和消化道,如吸入钡盐的粉尘,误服钡类药物及其他情况等等。
钡中毒一般治疗
一、治疗:
对口服中毒病儿,立即探咽导吐,或插入胃管,速将钡剂吸出,并用2%~5%硫酸钠溶液洗胃(如无呼吸抑制,也可用硫酸镁),直至澄清为止,继给牛奶、生蛋清等。同时将硫酸钠(或硫酸镁)10~30g(根据年龄调整剂量)溶于100~250ml水中,1次灌入胃内(或在洗胃前内服1 次),1小时后酌情重复1次,使与可溶性钡盐形成不溶性的硫酸钡。严重中毒病例可用10%硫酸钠溶液5~10ml由静脉徐缓注入,每隔15~30分钟1 次,直至症状减退,病情好转时改用5%硫酸钠100ml口服,每日2次。如无静脉注射的硫酸钠溶液,可用5%~10%硫代硫酸钠溶液按 10~20mg/kg静脉注射或肌注,每日1~2次。解毒药物中还可酌用二巯基丁二酸钠、二巯基丙磺酸钠或青霉胺等,但疗效都不如硫酸钠确切。在中毒过程 中,根据缺钾情况,适当补钾甚为重要。必要时供氧和进行人工呼吸。
钡中毒辨证论治
针灸:实证刺合谷、中脘、足三里、内关穴,腹痛者加刺气海穴,用泻法;虚实夹杂证针内关、人中,灸关元;虚证艾灸神阙15~20分钟。
中药治疗:
1.汤药
毒蕴胃肠,犯及血脉:大黄甘草汤加减。大黄10克,甘草6克,白芍 10克,银花10克,丹皮10克,连翘10克。
毒侵气血,脏腑受损:清营汤合生脉散。水牛角10克,生地10克,麦冬10克,玄参10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丹参10克,竹叶6克,五味子6克。
毒损气血,脏腑虚衰:生脉散合四逆汤。制附子10克,干姜6克,人参 10克,麦冬12克,五味子6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藿香正气丸(或水)或沉香化滞丸口服,适用于暑湿重者。(2)安宫牛黄丸或安脑丸口服,适用于高热者。(3)生脉饮口服液口服,适用于气虚者;重者选用生脉注射液静脉点滴;阳虚重者选用参附注射液静脉点滴。
一、预防:
1、生产设备密闭化,建立车间清扫制度,安装通风除尘设备。
2、严格操作规章制度,工人要有自身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面具,培训自救知识,出现症状应迅速脱离现场等。
3、严格设备检修制度,车间内应有冲洗设备,以备灼伤时及时冲洗,生产设备故障维修时,工人必须佩戴防护用品。
4、禁止在车间内吸烟,进食、饮水、班后嗽口,换工作服。
5、上岗前要作健康体检,如有神经,肌肉,心血管系统疾病等职业禁忌症者,不得从事钡作业,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脱离钡作业。
6、可溶性钡盐要加强保管,容器上要有明显的有毒警告标识,绝对不许与面粉,食用碱等食品放在一个仓库内保管,以杜绝误食。
钡中毒一般护理
一、护理:
多吃含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水果也是有助于体内铅的排出。但蔬菜水果应洗干净,水果最好削皮,因为残留农药中往往含有铅。同时多喝水,以促进铅的排泄。
钡中毒饮食原则
一、饮食保健:
1、膳食中如果含钙、铁、锌、硒丰富,就可以减少铅的吸收。特别是牛奶,其所含蛋白质能与体内铅结合成一种不溶性化合物,从而常喝牛奶能使人体对铅的吸收量大大减少。
2、多食含铁和锌丰富的食物有:海带、动物肝脏、动物血、肉类、蛋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