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痤疮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主要与皮脂产生增多,毛囊口上皮角化亢进及毛囊内丙酸痤疮杆菌增殖有关,也有一定的遗传因素。皮脂腺的发育及皮脂腺的产生受雄激素的支配,而雄激素的增加受年龄、内分泌、遗传等因素影响。痤疮患者的皮脂腺较大,皮脂腺分泌产物较正常人多,由于皮脂腺分泌增加,皮脂中亚油酸水平相对减少,(两者为负相关性)影响脂肪的合成,导致滤泡上皮缺乏脂肪酸,从而诱导滤泡过度角化,使上皮细胞不能正常脱落,导致毛囊口过度变小,皮脂不能顺畅排出,淤积在毛囊口,形成粉刺。
毛囊内正常寄生痤疮丙酸痤疮杆菌(PA),糠秕孢子菌及表皮葡萄球菌等,当游离的脂肪酸增多,丙酸痤疮杆菌不能产生足量的酶分解皮脂,淤滞的脂肪酸使毛囊周围产生非特异性炎症反应。丙酸痤疮杆菌还可分泌低分子多肽,吸引中性粒细胞进入毛囊,导致其水解酶释放,使毛囊上皮渗漏破裂,导致毛囊内容物进入周围真皮组织,造成了从单纯炎症到丘疹、脓肿、结节、囊肿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痤疮患者皮肤中5α-还原酶比正常人高,5α-还原酶可引起皮脂增多。有严重痤疮的女性,发病突然,月经不调,雄激素升高,提示有潜在性卵巢功能不良。同时雄激素过高,还可致多毛、声音变粗,性欲增加,男性可出现脱发、黑棘皮症等。
精神压力可使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加,许多痤疮病人可受精神因素影响而加重。
除上述原因外,饮食也可影响痤疮,如脂肪、糖、辛辣、可可、乳酪、花生等均可增加皮脂产生和使炎症加剧。
二、发病机制
1.痤疮患者的皮脂腺较大,皮脂腺分泌产物较正常人多,由于皮脂腺分泌增加,皮脂中亚油酸水平相对减少,(两者为负相关性)影响脂肪的合成,导致滤泡上皮缺乏脂肪酸,从而诱导滤泡过度角化,使上皮细胞不能正常脱落,导致毛囊口过度变小,皮脂不能顺畅排出.淤积在毛囊口,形成粉刺。
2.丙酸痤疮杆菌可诱导和改变补体的激活路径,有助于炎症反应。将丙酸痤疮杆菌注射到痤疮患者体内,可使免疫反应增强,白细胞迁移增加。
3.饮食也可增加皮脂产生和使炎症加剧。
青年痤疮一般治疗
一、治疗
痤疮病程波动很大,因此治疗上变化也大。首先应告诉患者,注意饮食习惯,少吃辛辣,富含油脂的食物及甜食,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调整消化道功能。用温水,香皂洗涤患部,避免用手挤压。
治疗痤疮目的:①纠正改变毛囊角化模式;②降低皮脂腺的活性;③减少毛囊菌群,尤其是PA;④减轻炎症反应。
1.内服疗法
(1)抗生素:口服四环素、红霉素、罗红霉素、米诺环素(美满霉素)等,能使皮脂中游离脂肪酸浓度明显下降,抑制丙酸痤疮杆菌和对白细胞的趋化活性。
①四环素:0.5~1g/d,以治疗反应而减量,维持量为每天0.25g。对中度和重度丘疹脓疱性痤疮有效。红霉素口服对胃肠有刺激,故一般不大主张服用。以前常用克林霉素(氯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氯洁霉素),但有产生假膜性大肠炎的可能,所以近年也少用。
②多西环素(脱氧四环素、强力霉素):该药效果优于四环素。很少出现耐药。首剂0.2g,以后0.1~0.2g/次,1次/d。但该药易产生光敏性,在夏季不宜服用。
③米诺环素(minocycline)(美满霉素、二甲胺四环素):对痤疮患者的丘疹、脓疱消退效果较佳,对囊肿性痤疮也有效。50mg/次,2次/d,有头晕、头痛及胃肠不适等副作用,偶尔服用该药出现自身免疫性肝炎及红斑狼疮样综合征。
此外土霉素、金霉素及磺胺类(甲氧苄啶加磺胺甲噁唑)均可酌情选用。青霉素和新霉素几乎无效,故不宜采用。Ⅰ度治疗可不用抗生素。
(2)内分泌疗法:由于雄性激素可刺激皮脂腺分泌过多,引起痤疮,故应用激素的目的是抵抗皮脂腺中雄激素的作用或用雌激素抵抗雄激素分泌等。
①己烯雌酚(diethylstilbestrol):可用于女性在月经周期前加重的痤疮,1mg/d晚间服用,两周为1个疗程,服用此药可出现月经过多,可加服雌孕激素。
②复方醋酸环丙孕酮片:月经周期的第1天开始服1片,以后每天在同一时间服1片,连续服3周,停药1周。
③绒促性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1000U,每周1~2次,肌内注射,10次为1疗程,该药已被证明对女性痤疮及多毛者有效,但可引起停经和骨损伤等副作用。
④抗雄性激素(醋酸氯羟甲烯孕酮):同复方醋酸环丙孕酮片(达英-35)。螺内酯(安体舒通),本品为醛固酮拮抗剂,保钾利尿药,原为治疗醛固酮增多的顽固性水肿,但该药有抗雄激素作用,100~200mg/d,用于寻常性痤疮,尤其是女性面部痤疮,油脂增多并妇女多毛、男性多毛、脱发等。
上述制剂的治疗易引起内分泌紊乱,故对Ⅰ度皮损应慎用,不宜做常规疗法。
重症痤疮(Ⅲ度或Ⅳ度皮损)其他方法治疗无效者可短期加用糖皮质激素,于早晨8点口服泼尼松20~40mg,以后渐减量至5~10mg/d,利用激素抗炎活性,对重型或囊肿型痤疮与抗生素及抗雄性激素联合应用有效,在皮损控制后可单独应用抗生素维持。
(3)微量元素疗法:口服锌治疗丘疹与脓疱型痤疮有肯定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锌促进维生素A水平上升,从而阻止毛囊角化过度,硫酸锌或甘草锌片口服0.2g/次,2~3次/d,12周为1疗程,有轻度胃肠道的副作用。
(4) 维A酸 (维甲酸、全反式维生素A酸):用于寻常性痤疮,皮脂增多的痤疮,囊肿型痤疮,口服0.5mg/(kg·d),连用4~8周,亦可与抗生素联合应用。
(5)异维A酸(异维甲酸、13-顺式维生素A酸):对囊肿型和聚合型痤疮有特殊疗效。口服0.5mg/(kg·d),4周后按疗效调整。
(6)维A酸(维安脂,乙氧碳基苯维生素甲酰胺):维胺脂为国产维A酸衍生物,该药可减少皮脂分泌,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角化过程,恢复角化异常。用于寻常性痤疮,25mg/次,2~3次/d,连用4周为1疗程。
以上3种药均有致畸副作用,用药两年内应避孕,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7)氨苯砜(DDS):对结节、囊肿、聚合型痤疮可试用,口服100mg/d,每周3次,连服3周。以后减为每周200mg症状缓解以后再减为每周100mg。
2.局部疗法 减少皮脂分泌,清除皮面过多油腻,去除毛孔过多阻塞物,使皮脂外流通畅,达到消炎、杀菌、轻度剥脱、除去粉刺、防止继发感染。
(1)清洁患区:可用含有硫磺的肥皂外洗,或用水杨酸、间苯二酚(雷琐辛)及20%硫磺洗剂外涂,以溶解角质,清除油脂。
(2)维A酸:可溶解粉刺,0.01%~0.1%维A酸霜,每天外搽1~2次,若局部有刺激现象,可暂停使用1~2天,然后继续使用,可连用1~2个月。
(3)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酰是很强的抗菌剂,可减少细菌的数量,减少油脂的水解。此药可与维甲酸及抗生素联合使用,增加疗效,减少副作用。5%~10%的过氧化苯甲酰溶液或乳剂外用,对脓疱型及感染性痤疮疗效较佳,以病情程度而适当选用。
(4)抗生素类:局部外用抗生素和全身应用一样,常用的有红霉素软膏,1%氯酶素雷琐辛搽剂,2%氯霉素水杨酸硼酸酊、2%氯霉素甲硝唑硫磺洗剂。
(5)物理疗法:
①浅层X线治疗:可产生暂时抑制皮脂腺,对瘢痕性痤疮有效。
②紫外线治疗:可抑制细菌的生长,杀灭细菌和减少皮脂分泌。
③冷冻治疗:对瘢痕及聚合性痤疮有效。
二、预后
热带痤疮(tropical acne)可留下毁坏性瘢痕,如患者离开这种气候条件以后可以缓解。聚合性痤疮(acne conglobata)溃破的脓疡可形成深的凹陷性瘢痕,病程顽固,常持续多年而不退。寻常痤疮(acne vulgaris),破溃或吸收后留下暂时性色素沉着或小凹坑状瘢痕。
青年痤疮辨证论治
辨证用药:
内治:宜清肺胃湿热,可用枇杷清肺饮,或五味消毒饮、温清饮等;若肠胃湿热,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者,宜清化湿热,可选用黄连解毒汤或茵陈蒿汤;月经期出现的痤疮可服用温清饮加减,但应在月经期后服用,不宜在经期服用。
外治:用颠倒散及痤疮洗剂清洗。
少食糖果甜食、多脂及辛辣刺激食物,避免饮酒,宜多饮水,避免大便秘结,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不吃引起痤疮的药物;减少接触诱发痤疮的因素(例如矿物油)。青春发育期青年情绪较不稳定,敏感,易受刺激,且此时尤其注意容貌,因此对痤疮极为苦闷,求治心切,常胡乱用药或采取不适当措施,故必须解除其顾虑、正确对待,并指导日常生活中须注意的事项,不用手挤压损害处以及正确使用药物等。
青年痤疮一般护理
1.饮食宜清淡,少食脂肪和糖类,忌刺激性食物。
2.海带、海藻等含碘高的食物会使体内雄性激素增加,刺激皮脂腺分泌,加重病情,也应少吃或不吃。
3.讲究皮肤卫生,避免用手挤压皮损,常用温水及中性浴液或肥皂清洗,可以去除皮肤油脂。
青年痤疮饮食原则
饮食上注意少食糖果甜食、多脂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免抽烟喝酒,宜多饮水,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尤其是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避免大便秘结的情况。注意避免熬夜,避免情绪变化大,注意勤洗脸,保持面部的清洁情况,这样的话会起到一定的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