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直接接触结核杆菌污染的物品,如结核病人的痰液、脓液、血液,结核病动物的奶汁、病灶分泌物、血液等。
二、发病机制
病人多受到过结核杆菌感染,机体已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产生特异性抗体及致敏淋巴细胞。再次受到感染时致敏的T淋巴细胞再次与结核杆菌或含有结核杆菌的吞噬细胞接触时,释放出一系列免疫效应因子,吸引并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其吞噬和溶菌作用,使它们本身转化为巨噬细胞和上皮样细胞,形成结核性肉芽肿改变。
所以在组织病理上,结核性肉芽肿由多核巨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中央可有程度不等的干酪样坏死,外围有淋巴细胞浸润,组织中可查到结核杆菌。由于变态反应,病变中央层逐渐增,厚角化过度或乳头瘤样改变,呈现疣状隆起。
疣状皮肤结核一般治疗
一、治疗
1.全身药物治疗 本病主要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一般较好。
(1)异烟肼:为各型皮肤结核首选,是目前抗痨药物中最强的一种。不良反应少见,国内报道仅为2.4%,主要为眩晕、周围神经炎、失眠、不安,少数有皮疹、发热。有肝、肾功能障碍者应慎用或忌用。
(2)异烟肼:对皮肤结核效果好,一般2~6个月皮损消失,少数病人需6个月以上。为巩固疗效,预防复发,在皮损消退后宜继续治疗2个月。毒性小,但不良反应大。可用于癫痫病史者。
(3)链霉素:对皮肤结核治疗有效,有抑制结核杆菌繁殖及毒素产生的作用,高浓度时(>0.4µg/ml)有杀菌作用。但不能渗透到细胞内,因此对细胞内菌体作用很小。不良反应有眩晕、听力减退、口周麻木、过敏性皮疹等。
(4)对氨基水杨酸:为辅助用药,常与其他抗结核药物合用。不良反应较异烟肼、链霉素多,主要为胃肠道反应,以及过敏性哮喘、皮疹、发热等。
(5)利福平:一线抗痨药。本药可进入细胞内作用于吞噬细胞的结核杆菌,对生长繁殖中和代谢低落的结核杆菌均有作用。少数病倒可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或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偶可出现一过性血清转氨酶增高和血小板减少,故肝胆疾病者忌用。
(6)利福定:作用与利福平相似,但肝毒性小。
(7)乙胺丁醇:对生长繁殖的结核杆菌起抑制作用,对耐异烟肼、链霉素或对氨基水杨酸的菌株均有抑菌作用。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球后视神经炎,表现为视力减退、中心盲点或绿色视觉丧失,多发生在治疗2个月后,停药后可逐渐恢复。
(8)吡嗪酰胺:能杀灭细胞内代谢的结核杆菌。不良反应较多,主要为肝脏损害,偶可引起寒战、发热、血液尿酸增加和关节疼痛。
(9)乙硫异烟胺:对耐异烟肼、链霉素和对氨基水杨酸的人型结核杆菌有抑菌作用。半数病例发生胃肠道反应,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口带金属味等;有时发生精神抑郁,痤疮、皮肤色素沉着、周围神经炎、惊厥等;可引起血清转氨酶增高。
(10)环丝氨酸:其抑菌作用仅为异烟肼的四分之一,对耐异烟肼和链霉素的菌株有抑制作用。不良反应有头晕、嗜睡、精神抑郁、惊厥等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
2.局部治疗
(1)皮损局限者,可考虑手术切除。
(2)腐蚀治疗:以5%~20%焦性没食子酸软膏、纯石炭酸、三氯醋酸等涂抹,然后外敷5%异烟肼软膏。
(3)烧灼:常用激光、电灼、冷冻等破坏病灶。
3.支持性治疗 注意适当休息,增加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二、预后
该病程极端缓慢,常多年不愈。痊愈时,损害中央先好,疣状增生逐渐变平,鳞痂脱落,可留有光滑柔软而表浅的瘢痕。
开展卡介苗接种,严格工作规程,做好劳动防护和病畜治疗。定期体格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结核病灶。患病后要主动、积极的做好隔离,集中处理脓液敷料,防止传染给他人。
疣状皮肤结核一般护理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病人的主观积极性,保持乐观精神,避免紧张情绪。
疣状皮肤结核饮食原则
宜多食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A及B族维生素的蔬菜水果。
宜选食物:芝麻、黄豆、大枣、蜂蜜、核桃、西瓜、胡萝卜、黄花菜、蛋黄、牛奶、香菇、花生、葵花籽、南瓜籽等。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如葱、蒜、韭菜、姜、花椒、辣椒、桂皮等。养成不随地吐痰的良好卫生习惯。对结核病患者的痰要焚烧或药物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