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马拉色菌病

    马拉色菌病(infection of Pityrosporum)是马拉色菌引起的皮肤浅表角质层和毛囊感染,偶可见引起系统性感染。目前对马拉色菌研究较为深入,主要指花斑癣及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故将花斑癣和糠秕孢子菌毛囊炎合并,建立本病。此外,本菌与脂溢性皮炎和银屑病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皮肤科,传染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皮肤
    多发人群:多见于中青年,平均发病年龄...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西医药物治疗
    治 愈 率:40%
    治疗周期:2-4个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4000-6000元)
    疾病症状:关节疼痛,鳞屑,肉芽肿
    相关检查:真菌检查,真菌组织病理学
    并发症:瘙痒症
    治疗药品:阿莫西林双氯西林钠胶囊,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酮康唑片
  •   一、发病原因

      马拉色菌属(Pityrosporum)也称为糠秕孢子菌属,真菌学分类为有丝孢菌,属于担子菌门担孢目-担孢科。该属分为7个菌种。

      1.糠秕马拉色菌(M.furfur) 为属标准株,可分为两种新模式:卵圆形和正圆形;孢子形态变化较大,可长出菌丝。

      2.合轴马拉色菌(M.sympodialis) 为皮肤上最常见的一种,常与其他种同时存在,由于细胞很小,很难观察到出芽,主要特征为能分解七叶苷。

      3.球形马拉色菌(M.globosa) 常存在于花斑癣和脂溢性皮炎中,菌落生长缓慢且表面有深在皱褶;细胞为球形,有许多芽管,特别见于患者的原代培养。

      4.限制马拉色菌(M.restricta) 因其特征有限(包括过氧化氢酶活性)而得名,常从头皮及面部上获得,并常与其他种共同存在。

      5.厚皮马拉色菌(M.pachydermatis) 是唯一的非嗜脂性马拉色菌,主要存在于动物和人类皮肤,可引起系统感染。

      6.史洛邦马拉色菌(M.sloofiae) 可存在于动物和人身上,主要特征为在cremophor EI上不能生长且不能分解七叶苷;致病性尚不清楚。

      7.蛎壳马拉色菌(M.obtusa) 非常少见,具有β-葡萄糖苷酶。

      马拉色菌大多菌体含脂酶,以镶嵌形式存在于富含葡聚糖的细胞壁和(或)细胞膜系统,脂酶将脂质分解为脂肪酸,以自身代谢提供必需的营养源,故主要寄生于人体皮脂腺丰富部位如胸、背、头、面和颈等部,是一种条件致病菌。

      二、发病机制

      马拉色菌大多菌体含脂酶,以镶嵌形式存在于富含葡聚糖的细胞壁和(或)细胞膜系统,脂酶将脂质分解为脂肪酸,以自身代谢提供必需的营养源,故主要寄生于人体皮脂腺丰富部位如胸、背、头、面和颈等部,是一种条件致病菌。高危人群有心肺疾病的新生儿、严重胃肠道疾病患者、免疫低下的儿童及成人。

  • 马拉色菌病一般治疗

      一、治疗

      浅部感染可用复方雷琐辛酊、水氯酊、2%酮康唑洗剂、咪康唑霜、1%联苯苄唑酊或霜剂、1%特比萘芬霜或凝胶外洗或涂搽。

      系统性感染轻者停脂肪乳即可痊愈。重者可选用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口服特比萘芬治疗本病无效。

      二、预后

      经过缓慢。次年又发。

    马拉色菌病辨证论治

      中医用雄黄解毒散30g加入百部酒120g摇匀外擦,或土槿皮10g、丁香10g加于50%~70%酒精100ml中浸1周后外擦。

  •   对于浅表和毛囊性感染患者讲究卫生,勤沐浴更衣,防止过度出汗,被褥应经常曝晒。避免在身体上涂用油脂性物质,避免穿紧身和不透气的内衣。

  • 马拉色菌病一般护理

      1、护理工作非常重要,要把病人的床单和家人的分开,以免发生 交叉传染,定时清洗,屋里的空气也要杀菌,建议用醋薰的方法,每隔15天左右进行一次。

      2、饮食方面,要经常给病人做一些汤品,多吃西红柿汤,西红柿有多种维生素,对治疗马拉色菌病,能起到辅助的作用。

      3、治疗期间,病人不要经常洗澡,可以用温热的清水,轻轻为病人擦拭全身,伤口的处理,可以用消毒液每天探试二次。

  • 马拉色菌病饮食原则

      1、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2、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3、给予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各种粥类、米汤等。

马拉色菌病(infection of Pityrosporum)是马拉色菌引起的皮肤浅表角质层和毛囊感染,偶可见引起系统性感染。目前对马拉色菌研究较为深入,主要指花斑癣及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故将花斑癣和糠秕孢子菌毛囊炎合并,建立本病。此外,本菌与脂溢性皮炎和银屑病的发病有一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