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亚急性硬膜外血肿

    外伤第4天至3周内出现临床症状及体征的硬膜外血肿为亚急性硬膜外血肿,CT应用以后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的发现率明显增加,但应与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概念结合起来进行诊断。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脑外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颅脑,血液血管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
    治 愈 率:手术治疗,越早发现治愈率95%。晚期发现,容易并发脑疝而危及生命,治愈率50-60%。
    治疗周期:1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疾病症状:头晕,颅内压增高,恶心与呕吐
    相关检查:CT检查,颅脑MRI
    并发症:颅底骨折,脑脊液漏
    治疗药品:注射用盐酸丁卡因,注射用盐酸丁卡因,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清除套装
  •  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硬膜外受到较轻的外伤暴力时,存在颅底骨折脑脊液漏者,因颅内压明显低于正常,使血肿变大形成亚急性硬膜外血肿。脑膜中动脉及其分支因外伤产生假性动脉瘤破裂也是亚急性硬膜外血肿形成的可能原因之一。

      二、发病机制

      外伤着力点处轻微线形骨折,致局部轻微渗血,逐渐形成血肿;亦可无骨折,在受伤的瞬间颅骨轻微变形,后靠其弹性迅速复原,但已造成颅骨与硬膜剥离,使颅骨内面与硬膜表面微小血管损伤出血,形成血肿并逐渐增大。因血肿形成缓慢,颅内压可通过降低脑脊液分泌量、减少颅内血液循环总量进行代偿,出现的临床症状较慢且相对较轻。亚急性硬膜外血肿早期为一血凝块,一般在第6~9天即出现机化,逐渐在硬膜面形成一层肉芽组织,血肿出现钙化现象是慢性血肿的标志,较大的血肿CT可显示其包膜及其中心液化。

  • 亚急性硬膜外血肿一般治疗

      亚急性硬膜外血肿西医治疗

    一、治疗

      对已经出现意识障碍的患者,应及时手术治疗,CT显示血肿壁厚,有增强及钙化者,行骨瓣开颅清除血肿。内侧壁应从周边缓慢地剥离,仔细止血,血肿清除后硬膜悬吊,外置橡皮条引流,骨瓣完整保留。部分亚急性期血肿液化良好,可行穿刺血肿抽吸液化引流治疗。个别症状轻微、意识清除、血肿量低于30ml患者,可应用非手术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并动态CT监测,多数30~45天可完全吸收。

      二、预后

      如患者处理及时得当,多预后良好且无后遗症。

  •  亚急性硬膜外血肿预防

     注意生活习惯,及时预防疾病的发生,对于疾病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 亚急性硬膜外血肿一般护理

      亚急性硬膜外血肿护理

    饮食应注意多服用清淡富于营养食物,注意膳食平衡。忌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吃提高免疫力的食物,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 亚急性硬膜外血肿饮食原则

     亚急性硬膜外血肿饮食保健

     一、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的食疗方:

      1)川芎糖茶:川芎6克、茶叶6克、红糖适量,水煎川芎,取滚沸药汁沏茶,并调入红糖,代茶饮。

      2)豆鼓黄酒汤:豆鼓15克加水 l小碗,煎煮30分钟,再加入洗净的葱须30克,继续煎煮50分钟,最后加黄酒50毫升,出锅,趁热顿服。

      3)葛粉30克,白糖适量。取葛根若干,洗净后粉碎,水洗数次,去渣,沉淀后倒去上面清水,将沉淀物晒干,研成细粉,即成葛粉。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