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多发性颅内血肿

    颅脑损伤后颅内同时形成两个以上不同部位或类型的血肿时,谓之多发性血肿。此类血肿常伴发于严重脑挫裂伤病人,发生率约占颅内血肿的14.4%~21.4%。其中,居不同部位者占60%左右;位于同一部位但不是同一类型的血肿,约占40%。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脑外科
    疾病别称:多发颅内血肿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颅脑
    多发人群:成年人多见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药物治疗
    治 愈 率:10%
    治疗周期: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 30000元)
    疾病症状:颅骨连续性中断,挤压伤,血肿形成
    相关检查:CT检查,MRI
    并发症:硬脑膜下血肿
    治疗药品:复方芦丁片,长春胺缓释胶囊,三磷酸腺苷二钠片
  •   发病原因:

      多因头部多处遭受外力直接打击,产生着力点处的颅骨变形或骨折,伤及血管所致,其形成机制与对冲性脑挫裂伤相似。所以它的发生部位也主要位于额叶及颞叶,占总数的80%~90%。10%~20%的顶叶或枕叶血肿多因暴力直接打击的冲击伤或凹陷性骨折所引起。少数可由脑内剪应切力引起的脑深部的血肿或脑干血肿。30%的病人可有多发脑内血肿,其中不同部位占60%左右,位于同一部位不同类型占40%左右。所有脑内血肿的病人中有30%~60%伴有脑外血肿。

  • 多发性颅内血肿一般治疗

      对术前已通过影像学检查,定位诊断明确的多发血肿,可以合理设计手术入路、方法和次序;但对术中始疑有多发血肿的病例,应根据致伤机理、着力点和颅骨骨折等情况慎加分析,进行探查,或采用B型超声波术中适时探测。

      同一部位不同类型血肿的清除:最常见的是额颞前份对冲性脑挫裂伤,急性硬脑膜下伴脑内血肿,属混合性同一部位的血肿,往往彼此相连,故可在同一手术野内一并清除,偶尔需行脑穿刺始能发现;其次是硬脑膜外血肿伴发硬膜下或局部脑内血肿,可疑时必须切开硬脑膜探查硬膜下或行脑穿刺,证实后予以清除。

      不同部位同一类型血肿的清除:较多见的是双侧硬脑膜下血肿,好发于额、颞前份或额、顶凸面。其次是双侧颞部硬膜外血肿,较少见。手术探查及清除这类双侧的血肿时,病人头宜仰卧垫高,消毒铺巾须兼顾两侧施术的要求。一般急性双侧血肿应先于有脑疝的一侧,或血肿较大的一侧行骨窗开颅清除血肿,另一侧行钻孔引流或扩大钻孔至适当的骨窗清除血肿。对亚急性双侧血肿,可以一次手术双侧骨瓣开颅,亦可按血肿之大小分次剖开清除。对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大多采用双侧钻孔引流术。

    多发性颅内血肿辨证论治

      红花、当归、桃仁、生地、赤芍、云苓、牛膝、乳香、没药各10g,麝香0.1g,损伤后期去桃仁、红花;生地易熟地,赤芍易白芍,加党参、炙黄芪20g,白术15g、炙甘草6g,水煎服,每天一剂,20天为一疗程。

  •   本病为外伤性疾病,无预防措施,注意安全,避免外伤,一旦脑外伤应尽早明确诊断,早治疗。有脑外伤史的病人应密切监测颅内压,一旦颅内压增高要尽快确诊是否出现了多发性颅内血肿,如果无法通过症状及一般临床指征确诊,应用CT扫描确诊,尽早诊断,尽早做出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 多发性颅内血肿一般护理

      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 多发性颅内血肿饮食原则

      患者宜吃什么?

      补血健脑、活血化淤的红糖,山楂等,益母草、桃花、桃仁、红花等。

      食疗

      海带绿豆汤活血化淤,软坚消痰。取海带15克,绿豆15克,甜杏仁9克,玫瑰花6克,红糖适量。先将玫瑰花用布包好,与洗净的海带、绿豆、甜杏仁一同入锅,加水适量,煮汤至熟,去玫瑰花,加入红糖调味即成。每日食用1次,连续食用20天~30天。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询医生。

多发颅内血肿
颅脑损伤后颅内同时形成两个以上不同部位或类型的血肿时,谓之多发性血肿。此类血肿常伴发于严重脑挫裂伤病人,发生率约占颅内血肿的14.4%~21.4%。其中,居不同部位者占60%左右;位于同一部位但不是同一类型的血肿,约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