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

    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指以支气管组织成分为囊壁、内含黏液或气体的先天性囊肿,曾被称为先天性囊性支气管扩张或先天性支气管源性囊肿。目前认为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是在肺胚胎发育的26~40天即气管发育的最活跃期,肺芽远端小块肺实质细胞在其分支过程中与之脱离,异位发育而成,但与肺隔离症不同,它没有进一步发育,因此可以认为支气管囊肿、肺隔离症(包括叶内、外型)、还有先天性囊性支气管扩张等在类似病因、病理基础的一个范畴内。与肺隔离症相似的是,异常胚芽出现的时间的早晚,决定了其部位。异常发育出现较早,肺胚芽尚在大气管附近发育时,囊肿位于纵隔或肺门,称为支气管囊肿;而异常发育出现较晚者,异常胚芽易于停留在肺内,囊肿多位于肺内,称为肺囊肿。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呼吸内科,心胸外科
    疾病别称:先天性囊性支气管扩张,先天性支气管源性囊肿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以10...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
    治 愈 率:40-60%
    治疗周期:2-3个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疾病症状:咳嗽,咳痰,胸痛
    相关检查:酶类肿瘤标志物
    并发症:
    治疗药品:愈酚溴新口服溶液,支气管炎片,胸腺肽肠溶片
  •   (一)发病原因

      胚胎发育时期由原肠发生的肺芽,逐渐发展形成支气管树和肺泡。肺芽在发育初期是索条状组织,逐渐演变成管状,如果胚胎发育发生障碍,索条状结构不能演变成管状,远端的原始支气管组织与近端组织脱离,逐渐形成盲管,管腔内的分泌物不能排出,积聚膨胀就形成含黏液的囊肿。

      (二)发病机制

      由于肺芽发育障碍的发生时间和部位不同,囊肿大小不等,可以是单发或多发,罕见双侧发病,如果肺芽索条状组织在尚未分支之前发育障碍则形成单发的、孤立的肺囊肿,如果肺芽发育障碍发生在分支以后,则形成多发肺囊肿,如果1叶或多叶肺组织被蜂窝状的肺囊肿所占据,则称为多囊肺。肺内者占50%~70%,左肺多见。发生在气管或主支气管分支阶段的发育障碍形成的囊肿,大多数位于纵隔内,称为支气管囊肿,常位于气管分叉或主支气管附近,囊肿很少与气管直接相通,多半是紧邻气管或二者之间有一软骨瘘管。发生在小支气管分支阶段的发育障碍形成的囊肿,多数位于肺组织内,称为肺囊肿。

      先天性肺囊肿的囊壁厚薄不一,直径多在2~10cm,内层由柱状或假复层纤毛上皮细胞组成,如果发生感染则可为扁平上皮所覆盖,部分为炎症肉芽组织;外层有弹力纤维、平滑肌纤维、黏液腺、软骨组织及结缔组织。部分肺囊肿找不到黏液腺及软骨,但有明确的柱状及假复层纤毛上皮细胞等组织结构,这是因为囊肿发生在肺泡的末梢支气管的缘故,故仍应诊断为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因囊肿无呼吸通气,囊壁组织内无炭末色素沉着,此为先天性囊肿的特征,易与后天囊肿鉴别。先天性肺囊肿发生感染后,上皮层破坏,则易与后天性肺囊肿混淆。支气管囊肿的囊壁同样是由假复层纤毛上皮、软骨、平滑肌、纤维组织和黏液腺组成。个别的支气管囊肿可发生恶变或发生支气管腺瘤。有些囊肿特别是那些与食管紧密相连的囊肿,含有纤毛上皮、鳞状上皮或胃黏膜,偶有上述4种上皮同在1个囊肿内的。

      囊肿内壁可光滑或有网状小梁,囊肿内充满黏液,称为含液囊肿,含液囊肿中的液体可以是澄清液或血液或凝固的血块。若囊肿和支气管相通,但通道较细,部分黏液排出,同时气体进入囊内,可成为含气囊肿或液气囊肿。若通道畅通,囊肿内的黏液全部排出,囊内完全被气体充盈,称为气囊肿。如果通道由于感染而形成活瓣,则形成张力性囊肿,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常压迫正常肺组织,引起较严重的临床症状。

  • 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一般治疗

      (一)治疗

      无症状的单个小囊肿,诊断明确者,可密切观察。切忌随意行诊断性囊肿穿刺抽液,以免囊肿内液体漏入胸膜腔难以吸收。有症状的支气管肺囊肿与其他疾病难以鉴别者,应早期手术切除。手术不受年龄限制,但3岁以内手术较年长儿恢复快,肺扩张好,后遗症少。7岁以上因病程长,反复感染,胸腔内可能有广泛粘连,则手术出血多,恢复也慢。

      合并感染肺囊肿,首先应控制感染,待病情好转2~3周再行手术治疗。合并脓胸者,除感染外还应行胸腔闭式引流、全身支持治疗,待脓胸治愈后4~6周再考虑手术治疗。

      张力性肺囊肿,或并发张力性气胸应紧急手术,不拘年龄。张力性气胸高度呼吸困难者,应迅速在患侧第2前肋间行闭式引流术,待病情平稳后或同时积极施行根治术。

      大型单房性囊肿,可试做囊肿剥离,以保留更多的肺组织。多发性囊肿有感染咯血者,在炎症控制后,视病情可作多个肺段或囊肿切除,否则只能采用内科治疗。多发性囊肿,特别是叶间裂分离不全时,在感染情况下行肺叶切除易出现支气管胸膜瘘,最好完全控制感染后再行手术治疗。出现支气管胸膜瘘时,用硅胶膜包埋支气管残端并缝合,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多发性囊肿反复感染,抵抗力低下,也易并发肺结核。普通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时,应注意有无肺结核合并存在。一旦确诊支气管囊肿感染合并肺结核,除进行有效抗感染治疗外,应同时规则抗结核治疗,至少三联抗痨治疗1年以上。

      (二)预后

      应积极手术切除的时间越早越好,在1岁内手术,因其极少感染,更易行囊肿摘除术。如囊肿已感染,以控制感染3个月后手术为好。切除可治愈,无复发。

  • 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一般护理

      平时注意预防感冒。

  • 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饮食原则

      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先天性囊性支气管扩张,先天性支气管源性囊肿
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指以支气管组织成分为囊壁、内含黏液或气体的先天性囊肿,曾被称为先天性囊性支气管扩张或先天性支气管源性囊肿。目前认为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是在肺胚胎发育的26~40天即气管发育的最活跃期,肺芽远端小块肺实质细胞在其分支过程中与之脱离,异位发育而成,但与肺隔离症不同,它没有进一步发育,因此可以认为支气管囊肿、肺隔离症(包括叶内、外型)、还有先天性囊性支气管扩张等在类似病因、病理基础的一个范畴内。与肺隔离症相似的是,异常胚芽出现的时间的早晚,决定了其部位。异常发育出现较早,肺胚芽尚在大气管附近发育时,囊肿位于纵隔或肺门,称为支气管囊肿;而异常发育出现较晚者,异常胚芽易于停留在肺内,囊肿多位于肺内,称为肺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