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小螺菌感染

    本病是由被啮齿类动物咬后,小螺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复发性和发热性疾病。原伤口常很快愈合,但在1~4周(平均12天)后开始出现发热、畏寒,伴有乏力等全身症状。有时亦可累及心肌、肝和肾而病死。一般经4~8周可自愈,但未经治疗者可延续达1年以上。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皮肤科,传染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全身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疗法
    治 愈 率:40%
    治疗周期:2-3个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 —— 8000元)
    疾病症状:斑丘疹,风团,结节
    相关检查:梅毒血清试验,细胞组织化学染色
    并发症:淋巴管炎,淋巴结炎
    治疗药品:诺氟沙星胶囊,氯霉素胶囊,盐酸布替萘芬喷雾剂
  •   一、发病原因

      被啮齿类动物咬后,小螺菌感染引起。

      二、发病机制

      被啮齿类动物咬后,原伤口常很快愈合,但在1~4周(平均12天)后开始出现发热、畏寒,伴有乏力等全身症状。在原伤口处皮肤又出现疼痛、肿胀和蓝灰色结节。它可破溃,周围水肿,呈下疳状损害,伴有局部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 小螺菌感染一般治疗

      一、治疗

      青霉素60万U,肌内注射,每天4次或每隔12小时1次,共14天,或口服青霉素1g,6小时1次,共10~14天。四环素有时亦见效,1~2g/d,分次服,至少6天。在治疗24h内可退热,但需注意可能发生赫氏反应。

      二、预后

      个别病例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昏迷、木僵,甚至病死,有时亦可累及心肌、肝和肾而病死。

  •   首先要灭鼠。实验室工作者需戴手套,如被啮齿类动物咬伤后,需仔细地清洗伤口后用硝酸银烧灼或注射足量的青霉素进行预防。

  • 小螺菌感染一般护理

      1.小螺菌感染平时应该可以多吃增加健脾开胃的食品,如白桂、白扁豆、萝卜、香、陈皮等。

      2.饮食要有规律,宜补充高蛋白质食品,如奶类、瘦肉、红枣、赤豆等,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避免情绪低落,多注意休息,多吃提高免疫力的食物。对疾病的缓解具有较好的效果。

  • 小螺菌感染饮食原则

      小螺菌感染平时应该可以多吃增加健脾开胃的食品,如白桂、白扁豆、萝卜、香、陈皮等。饮食要有规律,宜补充高蛋白质食品,如奶类、瘦肉、红枣、赤豆等,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避免情绪低落,多注意休息,多吃提高免疫力的食物。对疾病的缓解具有较好的效果。

本病是由被啮齿类动物咬后,小螺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复发性和发热性疾病。原伤口常很快愈合,但在1~4周(平均12天)后开始出现发热、畏寒,伴有乏力等全身症状。有时亦可累及心肌、肝和肾而病死。一般经4~8周可自愈,但未经治疗者可延续达1年以上。